2019-01-05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會計師建議】聖經是最佳理財書 居安思危 學習約瑟存糧度荒年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陳稻松會計師建議機構豐年時定期儲存預備金,以備荒年不時之需(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經濟及景氣的榮衰循環,神早已透過創世記四十一章七個豐年之後,隨後又要來七個荒年啟示祂的百姓,無論豐年或荒年,聖經是財務管理最好的智慧書!」長期協助教會及福音機構提升財務管理能力的得魚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中華基督教迦南國度協會創辦人陳稻松會計師受訪表示,約瑟在埃及處於七個豐年時,徵收埃及地出產的五分之一糧食積蓄起來,當七個荒年來臨時「各地都有饑荒,惟獨埃及全地有糧食」,當看到廣大饑民的需要時,約瑟也樂於開了各處的倉,糴糧給埃及人,這提醒教會機構及信徒,在豐盛有餘時,居安思危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無論是處豐年或荒年,在看到需要時,要樂於「給」出去,這樣神的祝福就會滿滿臨到。

對奉獻來源進行系統研究分析
福音機構如何看待財務管理上的豐年及荒年?陳稻松說,對於非營利機構來說,經濟景氣的好壞,會影響收到的捐款(奉獻)數字,特別是來自企業的年度大筆奉獻(最高可達年度盈餘的10%),就常受到景氣波動的影響,一旦「從有到無」,若是來自董事的支持(捐款)以及小額捐款人的捐輸沒辦法補足的話,對於機構的財務衝擊就會比較明顯。他的建議是,機構要對奉獻來源進行縝密的研究與分析,掌握升降的趨勢,避免「全部的雞蛋放在一個藍子裏」。

就他的經驗,機構財務管理做得比較好的,都很看重捐款來源以及捐款趨勢的資料分析。一般來說,過度集中於其中一種捐款來源的機構,風險相對都會比較高,而一個機構若是(穩定)小額奉獻的捐款人多,受到經濟景氣波動的影響相對會比較小。

陳稻松指出,聖經創世記四十一章,神的靈在約瑟裏頭,賞賜他智慧聰明,可以為法老解夢,但約瑟也清楚告訴法老「這不在乎我(指解夢),神必將平安的話回答法老。」這提醒福音機構在財務管理上「倚靠聖靈帶領」的重要性。以機構(非營利事業)來說,必須逐年提撥準備金(通常是收入總額的20%),以備來年奉獻(捐款)或是業績收入下滑時,可以支應組織及事工正常運作,這也與創世記「豐年時存糧五分之一」的教導相符,有備無患。

有餘的,願意給出助不足的
同樣是福音機構,其實,年度的財務狀況個別差異性很大,陳稻松建議:「有餘的,要樂於給出去,幫助不足的,依照法令,機構可以幫助機構,最多可以捐出年度收入的十分之一」。陳稻松說,「給」其實也是一種「累積」,因為不太可能一個機構財務狀況總是處在「豐年」,但當這個機構在豐盛有餘時願意給出去,一旦當荒年來到時,那些過去曾受幫助的機構必定不會坐視不管。

陳稻松指出,依法,非營利機構每年用於創設目的相關活動的支出,不得低於各項收入的60%。他建議機構在財務管理上,必要支出可以控制在年度總收入的70%之內,結餘20%提撥做準備金,10%做為外部事工的支持,給出去支持有需要的教會及機構。

當機構面臨虧損(入不敷出)時,應當如何處理呢?陳稻松建議可從:「把事工做好,贏得更多人願意穩定奉獻及捐款支持」、「財務管理健全,帳務清楚透明公開」以及「不要默默做,要努力推廣成效廣為週知」。

陳稻松直言,在實務上他處理過不少這種情形,他的建議是,若一個機構經常出現這種情形時,首先要思考「所推動的事工是否被認同」,就是「所聘請的同工沒有在職務上發揮(冗員)」以及「辦公室場地開銷太大」,這都是機構主事者在財務管理的實務上,需要學習約瑟「倚靠聖靈所賞賜的智慧和聰明」去妥適處理的,像是事工不被認同,就要更多用行動去向外界倡議「找到支持者」,此外,機構的年度財務報表愈清楚且透明公開,基本上奉獻及捐款人持續支持的意願也會較高,陳稻松說「機構所推動的事工,一定要禁得起捐款支持者現場察驗。」

守十一是財務管理操練
談到2019年,個人如何運用聖經智慧為這一年做好準備?陳稻松說,目前市場預期,受到美中貿易戰及台海兩岸(官方)關係仍未破「冰」的影響,一般認為「2019的整體經濟景氣會不好」,但在看似荒年的環境中,仍有人得享財務及生活的豐盛,從過去的經驗就是「持守十一奉獻」的操練。

陳稻松說,十一奉獻看似是「給」出去,但其實是做金錢的好管家。在景氣不好的時候,雖然(月)實質收入會減少,但因為他善加管理可支配的錢財,加上這樣的人通常有「豐年儲糧」(按月儲蓄收入的10%-20%)的習慣,不會讓自己陷入「寅吃卯糧」的危機當中,投資也是一種儲「糧」的方式,但要注意風險控管,他的建議是「若這個投資(失敗)會影響到儲蓄、十一奉獻甚至是生活開銷時,就不要做。」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