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教會兒主開啟閱讀歷程】譚國才:閱讀是厚積薄發的知識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走進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副院長暨教務長譚國才牧師的辦公室,簡約的擺設空間裏,最醒目的陳設就是兩堵牆面的書櫃中豐富的藏書。譚牧師笑說,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信義區,擺放書櫃的空間比買書還要貴上許多;但譚國才依然保留這片書香園地;他說,廣泛閱讀是讓人得以厚積而薄發的知識力,非常重要。

第一本課外讀物是在教會讀到
譚牧師說,自幼家貧連課外讀物都買不起的他,能考上台大,後來拿到美南浸信會神學院博士學位,乃至現在能在神學院任教,都是因著從小在教會主日學書櫃,培養、建立起閱讀習慣,及做學問的態度和扎實的基本功。因此開卷有益,這話是真的。

譚國才的父親在他國小五年級時早逝;譚媽媽一肩扛起家計及教養稚齡子女的重擔。譚國才感謝媽媽從小帶他進教會,他人生接觸的第一本課外讀物《天路歷程》漫畫本,就是在兒主讀的。

此外,譚國才還記得兒時拿到一本基甸會發放的《新約聖經》;雖然裏面很多字看不懂,但譚牧師感謝當時兒主的老師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帶他進入聖經的世界,並且產生興趣。前一陣子他受邀到基甸會演講,還為著自己從小受到基甸會的幫助,特別表達感謝。

除了《天路歷程》漫畫本之外,譚國才也對國中時接觸的《老殘遊記》印象深刻。事隔多年,譚國才已記不得當時自己從哪裏獲得這本書,但從書中不多的篇幅裏,透過作者筆下人物老殘遊歷各地的見聞,對所身處的亂世提出關懷與針砭;譚國才說,這對他後來「教會、信徒要走進社會及人群,不能關起門講道、做學問」的信仰觀,有很大的啟迪。後來譚國才和師母曾傳明在基隆市多個行政區植堂,都和在地的社區及厝邊頭尾,有很緊密的互動與連結。

讀〈正氣歌〉課文領略神的動工
而很多人在學生時代看似是苦差事的背誦及默寫課文及古文,因為譚國才從小在教會養成閱讀習慣,讓他即使是讀課本,都可以找樂子。

譚國才舉例,像文天祥的〈正氣歌〉裏面寫到的:「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他覺得這個意境其實就是聖經中提到的「聖靈充滿」。

當時是高中生的譚國才就想到使徒行傳二章2-4節提到的「好像一陣大風吹過…他們就被聖靈充滿。」文天祥是在被捕入獄的困境中,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句;而約翰福音也是透過約翰在獄中的困境,依然堅定傳福音的心志所撰寫的。

譚國才說,雖然文天祥和約翰是不同時代及文化背景的人,但聖靈的工作是從這代到那代,歷世歷代都在持續動工的。

譚國才提到對他在教會及神學院的全職服事,具有關鍵影響力的書是《活在愛中的秘訣》這本書。譚國才說,他從這本書中學習到「要適時且合宜表達對週遭所接觸到的人的肯定。透過稱讚別人、建立友誼。」譚國才說,他的原生家庭成長背景模塑他成為「不擅表達情感」的個性,這本書讓他跨越自我內心的「小世界」,看重和他人建立關係和友誼的重要性,這也幫助他能夠在人群當中,不會像以前一樣閉鎖,可以自在很多。

另一本在譚國才的閱讀歷程中,至今讓他印象深刻,特別提出分享的是斯托得所著的《獨排眾議的基督》。譚國才說,這本書不好讀,但卻是他帶在身邊,有時間就拿出來翻閱,並且逐字讀完的書籍之一。

譚國才說,《獨排眾議的基督》這本書中提到自由派神學把耶穌基督只是當個道德教育家或偉大的老師,身為英國聖公會牧師的斯托得,以福音派牧師的角度,在20世紀初自由派神學盛行的年代,提出「相信聖經是有道理的」、「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以及藉由耶穌與法利賽人的辯論,來闡明耶穌要傳的,不單是道德層面的教導,更是道成肉身的榜樣。

譚牧師和他的書櫃

在台大就學開啟閱讀視野
譚國才說,他開始進入大量、多元的閱讀,且延續至今的閱讀歷程,很重要的就是在進到台大讀書時,得著校內圖書館以及台大校園團契豐富的藏書所助。以台大校園團契為例,裏面的書櫃是各種書都有,不只來自單一出版社、更不限於是屬靈書籍。譚國才笑說,書櫃裏的書多是歷屆的學長姐的愛心捐獻,讓館藏豐富多元,猶如小型圖書館。

譚國才說,透過閱讀書籍,彷彿與信仰哲人對話,深受作者的生命所感染。例如巴特的《教會教義學》,他現在都常會拿在手中讀的書籍。他從未見過巴特,更沒跟巴特互動、交談過,但從巴特的文字呈現中,他能夠了解到巴特的人格特質及信仰經歷,這就是藉由書籍,跨越時空的接觸。

而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有很多作者的自我表白。譚國才從文字的呈現,能夠體會奧古斯丁愛神的心志。這從奧古斯丁常會邊寫、邊禱告就可見一斑。這些都是透過文字可以呈現的畫面感。

談到近期閱讀的看見,譚國才說,從千禧世代到現在的I世代,他們閱讀書籍的量減少,閱讀的習慣也從文字為主轉為圖象為主的形態,這是時代不可逆的趨勢。

廣泛閱讀就是累積腦部資料庫
但以《聖經》及《論語》為例,這兩本書在東西方社會都詳載了老師帶門徒的經過,至今仍深深影響了當代的社會,而讓這兩本書能流傳至今的關鍵就是文字。

譚國才牧師說,他常告訴教會的年輕人及神學生,能夠博觀而約取、要言不繁地寫出有意境(畫面感),並言之有物的文章的關鍵,就是持續廣泛的閱讀。

人腦就像電腦的硬碟一樣,資料庫儲存的東西夠多,在關鍵的時刻才能有料拿出來用。也有人曾問譚國才:「Google就是最大的資料庫啊?找Google不就好了?」譚牧師則提醒他們:「沒有廣泛的閱讀,根本不知道的東西,恐怕連輸入關鍵字查詢,都有困難。」所以無論時代怎麼變遷,閱讀習慣的養成都是極其重要的。

談到給當代人面對世界的挑戰的閱讀建議?譚國才牧師直言,世界上任何人手所寫的書籍,都沒有辦法完全解答生命及生活,乃至世界地球村面臨的問題及挑戰,惟有聖經是一切問題的解答。

當代所有看似是又大又難挑戰的問題,聖經裏都有解答。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