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2022教會大趨勢】疫情過後會友沒有回來? 張振華牧師:要更看重牧養關懷 建立愛的團契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後疫情時代的會友牧養更形重要。(翻攝自江子翠行道會臉書)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讓台灣不少教會在聚會人數及奉獻,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但也有從神而來的看見和契機。江子翠行道會主任牧師張振華受訪時表示,他從2020到2021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有很深的一個看見和領受,就是教會必須從平常就落實扎實的「牧養」及「門徒訓練」,而神也藉由這次的疫情,讓各個教會可以自行檢驗教會的體質,並且做出因應及調整。

向心力似乎不如從前
張振華舉過去每場主日都辦得像特會,精心安排聚會內容的「節目型教會」為例,若受限於疫情期間的種種限制,沒有辦法像疫情前,安排豐富多元且吸睛的節目,吸引大家參與實體聚會,很多教會就會感覺「弟兄姊妹對教會的向心力好像沒那麼強了」。

也就是說,在後疫情時代,即便陸續恢復實體聚會,偏向「節目型及活動型」聚會的教會,若在運用新媒體及直播技術沒有那麼嫻熟,牧養及門徒訓練也沒有那麼深刻,弟兄姊妹就容易跨城市,甚至是跨國家,在網路直播技術成熟及節目內容豐富的教會給帶走,而這也就是台灣很多教會在恢復實體聚會後,發現弟兄姊妹流失。

張振華牧師觀察,約莫至少有10-20%的基督徒在解封後,沒有回到原先聚會的教會,他建議有會友流失情形的教會必須務實去面對及思考「為什麼疫情過後,我的會友有的沒有回來呢?」

張振華牧師。

張振華牧師認為,這可能是一方面,在疫情期間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在網路上主日聚會,因為同一個時間,可以參加很多不同教會的主日崇拜,甚至就換了教會,而他的經驗是,若是因為這樣換教會的弟兄姊妹,癥結所在應該就是教會平常的牧養,沒有讓弟兄姊妹感受到「我跟這個教會是有關係的」。
就他了解,依照現在新媒體使用及網路直播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年輕人,同時線上參與多個教會的主日,在疫情過後是很普遍的現象。

留下來定因為一份愛
他也提醒,現在的基督徒「只聽同一個主任牧師的主日講道信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包括他所牧養的江子翠行道會的年輕人也是一樣,他們不會只聽張振華牧師講道,但他們不會離開江子翠行道會,轉去其他的教會,那就是長期的牧養、關懷所建立的關係,他們把牧師當成家人,把教會當成家。

張振華牧師表示,現今的世代,人們快速的移動,特別是疫情過後,過去那種「固定時間到固定地點參加聚會」的模式已經改變,但若是弟兄姊妹在教會裏得到很好的牧養、門訓,跟牧師及教會的弟兄姊妹的感情及關係是好的,彼此之間是有愛與友誼的,在教會有小組、團契與好朋友,所以一個基督徒會留在原來的教會,絕大多數不會是因為牧師很會講道,或是主日節目很精彩,而是跟教會及裏面的成員建立有關係的歸屬感,進而才會產生進一步的委身與服事。

張振華牧師建議,面對後疫情時代多元性的教會聚會型態,都要回歸看重牧養以及扎實的門徒訓練,建立穩固且貨真價實的生命關係,也唯有讓弟兄姊妹真正發自內心把教會當成是「我的家」,並且在當中有很好的門徒訓練及生命改變的歷程,因著得到很好的牧養與關懷,不是因為節目或活動,而是切實相愛的「愛的團契」。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