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4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台灣微電影躍上國際舞台奪兩殊榮——Z世代導演巫軒瑋獲美基督教影展肯定 戲裡叫人看見福音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曾雪瀅 追蹤
25歲新銳導演巫軒瑋。(受訪者提供)

【曾雪瀅整理報導】傳福音的方式有很多,什麼是助你分享好消息的工具?在學術領域上發光發熱、期望做出優秀成績,綻放「90後」青春力量的年輕導演巫軒瑋,便夢想能夠用電影來傳遞天國好消息。

我認為人生就像一個很長的劇本,而每個人都在這個劇本中探索。在不同的章節會遇到不同的角色事物,也會經歷很多的跌宕起伏。戲中的角色並不一定知道導演的完整意象,但是在章節的段落回過頭看時,卻會看到許多超乎想像的美好景色」,這位年僅25歲的導演如是說。

綻放90後台灣影人光芒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四章12節)巫軒瑋喜愛探討家庭、文化,以及信仰相關的故事與衝突,除了希望台灣獨有的文化元素能登上世界舞台,內心更渴望透過自身專業,在影視圈為主奔跑。

巫軒瑋在學期間及畢業後,仍堅持參與拍攝、不斷創作。(受訪者提供)

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電影系碩士班、賓州州立大學電影系的巫軒瑋,小時候因父親被外派到國外工作,而舉家從台灣搬至中國天津,後在上海繼續升學。原本信奉台灣傳統民間信仰的一家四口,在天津時開始參與教會活動,接觸福音後信主。

作為一名基督徒電影人,巫軒瑋總是想著要如何透過影像,向世界傳遞好消息。2020年暑假,巫軒瑋從美國返台,拍攝畢業作品《回家了》(I'm Home)。影片完成不到一年,這部「MIT」的微電影,便躍上國際大舞台;並榮獲兩項影展的肯定;一是賓州州立大學舉辦的第三屆Centre Film Festival;另是美國國際基督教影視媒體協會(ICVM)主辦的王冠獎(Crown Awards)。分別獲得「評審獎」,以及「最佳學生製作」金冠獎,共兩大殊榮。

過去49年來,ICVM每年表揚因傳揚基督信仰價值、製作優良且內容卓越的電影、影片及節目;《回家了》深獲評審的青睞,在全球20個國家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不僅如此,巫軒瑋近日也收到「2022台北電影節」主辦單位的邀請,將於今(2022)年六月下旬舉辦的電影節中,在亞洲首映的觀摩單元「明日.台灣」短片節目中,與觀眾朋友見面。

《回家了》榮獲兩項影展肯定。(受訪者提供)

藉影片重述祖孫三代故事

談到《回家了》的靈感從何而來?巫軒瑋說,有一年寒假,很難得只有他和父親兩人,從上海回到台灣度假。一天早晨,父親很早便叫醒他,「揪」兒子一起出門買早餐。巫軒瑋走出大門,看到父親牽著一台生鏽的腳踏車,看起來應該有幾十年的歷史。車子年久失修,移動時還會發出「吱啞吱啞」的怪異聲響,像是隨時就會散架的感覺。他疑惑地問父親:「你要我騎這台車去買早餐?」沒想到爸爸竟回答:「我騎!我載你!」

當時巫軒瑋心想:「我一個20幾歲的人,被別人看到這麼大了還要爸爸載,是不是很可笑?而且一台隨時可能散架的腳踏車,能承受我們兩個人的重量嗎?」巫軒瑋心裡這樣嘀咕,但拗不過父親的堅持,於是一路同行。

前往早餐店的路上,父子倆雖然沒什麼交談,但坐在腳踏車後座的他,能深切地感受到爸爸的愛。巫軒瑋說,雖然父親平日不多言,但對兒女的愛,卻不會隱藏起來。他認為這是一件難能可貴又幸福的事。因為這樣親密的父子關係,在亞洲國家並不常見,特別是在老一輩的人身上,更難能可貴。巫軒瑋從爸爸的口中得知,父親與爺爺的相處,就不曾如此貼近與親密。

這使巫軒瑋有感而發,要集結祖孫三代的相處模式和關係來寫劇本,將故事搬上螢幕,作品中也要融入信仰省思。「我們也許不能改變父母,但上帝要我們順服,叫我們要孝敬父母。也許父母有很多不可理喻的規條,也許在看待事物、作選擇、處理事情的方式上,與我們相異,甚至在信仰上有分歧,但我們仍要孝敬父母,因為這是一條帶有應許的誡命。

《回家了》劇照。

接觸影視的契機

巫軒瑋表示,希望《回家了》這部影片能帶給人們信心,在我們向未信主的家人傳福音的過程裡,願神增添智慧。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如今已在紐約工作,並正往導演之路邁進。回想自己如何走上電影這條路?巫軒瑋說,全因為在學時的一份「課業報告」!

七年級一堂英文課裡,老師要求大家以簡報、戲劇或影片的方式,為某個品牌進行宣傳行銷。他和同學達成共識,要做一支麥當勞的廣告短片。當時他們沒有實務經驗、沒有任何專業設備,巫軒瑋笑言,幾個年輕人有的只是天馬行空的腦袋。

展示作品當天,趣味性十足的短片,引來所有同學哈哈大笑;巫軒瑋轉念一想,這些笑聲無疑間接證明了他們拍片的成功——並非是品質與技術層面,而是在趣味性和成就感上,給予他與組員們極大的肯定。

一直認為自己「不是學不好,而是沒有好好學」的巫軒瑋,開始對拍片產生熱誠。拍攝過程以及看到成果後的滿足與喜樂感,也讓巫軒瑋下定決心要攻讀電影系。不過在此之前,他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自己對未來的打算。

然而,就在一次教會的活動中,一位牧師為他禱告時說:「神要你到好萊塢去,那裡屬靈的空氣很不好,你要去改變那裡的屬靈空氣。」當時他簡直嚇呆了,無法相信自己耳朵所聽到的;他心裡也想著:「難道這就是上帝對我生命的呼召?我是誰?我能進好萊塢嗎?」當時聽到這樣的先知性預言,雖然難掩興奮之情,但內心卻也同時迷茫;此時聖經的話給了他更多確據:「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章9節)

巫軒瑋與班鐵翔老師合影。(受訪者提供)

隻身前往美國接受裝備

巫軒瑋回憶,大學期間在電影扎下了穩固的根基,讓他更確定自己的喜好及興趣。那段日子裡,巫軒瑋在專業領域上不斷吸收與磨練,但同時也經歷生命的跌倒。然而「浪子回頭」之後,他比過去更積極展開教會的服事、重新找回對信仰的熱情。回首過去,巫軒瑋讚美上帝:「因為我有神!跌倒時可以馬上站起來。

讀研究所的第一年裡,巫軒瑋拍攝的短片已經拿到一些獎項的肯定。後來因疫情緣故,美國的電影業無法進行拍攝作業,於是他毅然決定回台拍攝畢業作品。雖然從小就離開台灣,沒有任何人脈,他卻因著親戚的介紹,找到一群熱心的劇組,願意跟他從頭到尾一起完成心中的意象。神的恩典滿滿地彰顯在這段難熬的日子裡,就連巫軒瑋最擔心的演員角色,上帝也早已預備好!

在《回家了》劇中,飾演父親的資深導演暨演員班鐵翔,竟找到他們這個小小的學生製作團隊。更讓巫軒瑋感到神奇的是,原來班老師也是一位基督徒,並且是因為聖靈感動的緣故參加試鏡。這種種發生的事情,都讓他確切深信神對自己的呼召,「如同上帝預備給亞伯拉罕一頭羊,代替將要獻上的以撒一樣;祂是耶和華以勒的神,是為我們預備與供應所需的神」,巫軒瑋如此說道。

在上帝劇本中發揮角色本領

拍片好玩的地方並非只有結果,而是在過程中,與許多從各個地方聚集的人一起交流、磨合、談笑與創作——而每部作品的誕生,都成為自己在身心靈上成長的養分。

最後,巫軒瑋引用美國思想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在《自立》裡所說:「在人生的巨大航道上,我就如同一艘船在大海上崎嶇而行,有時偏左、有時偏右,並不知道我們的方向,也不知道我們要去哪裡,但從遠處看,那些看似彎曲的航線都會變得筆直,且有方向性。

他有感而發地說,如同傳福音的方式有千百種,可以言傳也可以身傳;巫軒瑋相信,神會把懷有不同恩賜的人放在各個職場影響人群。雖然踏入影視圈、耕耘影視創作的日程不算久,但他心裡確切知道,走上電影這條路的目的為何——不是為名利或錢財,單單是要讓世界知道有一位神、一位創造宇宙萬物並且愛每個人的神。

即使自己只是上帝劇本中的一位小演員,但他深知神會使用每個人推動戲的發展,最終導出一齣好戲;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繼續在地上作工——走在上帝已編排好的人生劇本上,並且傾力演出,將角色的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由神引導活出精彩的呼召。「也許這路途會很辛苦、世上會有許多逼迫、這個圈子滿是黑暗權勢,但在我裡面的,比世界更大!」巫軒瑋堅定地說。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