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5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關顧孤老者不知道從何開始? 陳宇嘉:老人組隊走入社區關心老人 教會應看重孤老者身心靈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洪嘉蔚 追蹤

【記者洪嘉蔚/台南採訪報導】老年人餘生的靈命狀態如何和老年人的靈魂如何得救?隨著老年人口數快速增加,教會在面對孤老的社會問題上,應如何和政府一起努力改善,成為非常重要的關懷新方向。

具有多年社工經驗的前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院長、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老人服務事業科兼任教授陳宇嘉在受訪時提到,年長者的身體、心理以及靈命都需要被教會重視;教會在關心孤老者時,也能以團隊關懷的方式,從社區開始觀察需要被幫助的年長者,並一起為他們提供協助。

輔導教會年長者成為服事者
陳宇嘉教授表示,目前台灣人口有將近17%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2025年時,預計老年人口占比會達到25%,2050年則會攀升至40%以上。而按照衛福部量化估計,台灣的老年人口中有10%是失能者、15%為失智者,這類型狀況的人數也會隨著人年齡的增加而提高;也就是說年紀越大,失能失智的情形就會越嚴重。

現在的老年人子女生的少,兒女長大後又離鄉工作,孤老的情形因而變得更嚴重,政府為此推動許多補助政策,鼓勵提升老年照護品質。目前台灣的出生率與死亡率已在2019年出現黃金交叉,陳宇嘉教授點出問題的嚴重性並說明,未來若沒有足夠的金錢支付老年人的養老金,也沒有足夠的稅收進到國庫,國家就會面臨破產的問題。

目前台灣每四個老人就有一個是獨居者,且每四個就有一個是只和自己的配偶彼此扶持的獨居夫妻,因此這些老人會是需要首要關心的對象。陳宇嘉教授表示,許多教會推動「旺得福服事小組」,由身體尚健壯的中老年弟兄姊妹一起組成小團隊,走入社區關懷孤老者。在正式服事與關懷前,教會的教牧同工和社工師也會教導他們關顧的技巧與要領,讓這群老人一起在教會參與活動、查經、聽講道、發展興趣外,也能成為委身在服事中並給予祝福的人。

年長者是現今教會與社福機構需要重點關心的對象。 (圖/翻攝自FB @glsf2005 1)

與孤老者建立關係 從居家訪視開始
像是「旺得福服事小組」這樣的團隊成立,便是關心孤老的第一步。陳教授坦言,因為孤老者可能在面對社會眼光的壓力和體能的限制時,會不太想要出門;因此參與旺得福計畫的老年人,便和教會同工一起去訪視、關懷更多鄰里的孤老者和需要關顧的年長者。

「教會較難直接找到需要關懷的孤老者,透過小組弟兄姊妹一起齊心協力,比較容易達成。」陳教授表示,年長的基督徒可以從較熟識的朋友開始關心,也可以從了解社區的狀況開始,透過居家訪視與居家送餐,和孤老者分享福音。

「孤老者不願意出門是因為我們跟他非親非故,但若願意花時間也與他們建立關係,其中的影響力便會被發揮出來。」陳宇嘉教授強調,給予教會「年輕的老人」傳福音以及關懷鄰舍的使命,讓他們去關懷身邊有需要的老人,是非常必要做的。「能動的去關心不能動的,有伴的去關心孤獨的,他的感染力就像幸福小組傳福音一樣,可以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若遇到不願意接受探訪的老人,教會也可以與村里長合作,不但名正言順,也能卸下被關懷者的心防。再加上有些政府的補助或是關懷政策,孤老者並不知情,此時透過教會的協助和村里長的通知,老人也能獲得更妥善的關懷。

教會可以組成「旺得福服事小組」,陪伴鰥寡孤獨者。 (圖/翻攝自linch.org)

政府的有限成為教會的機會
陳宇嘉教授表示,教會的資源就是上帝,無須看重這些被關心的老人能否對教會提供什麼回饋,而就是充分地讓這些孤獨年長者感受到被關心。若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受關顧年長者,像是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鰥寡孤獨者,教會也應主動聘請社工師或是與社福團體合作,一起關懷這些孤獨老人。

在許多社會問題上,教會與社福團體的角色就是要補足政府所做不到的部分,讓人們能夠在地上獲得神的祝福和恩典。陳宇嘉教授說:「政府能給的數量是定額的,但是民間團體的彈性就會更大」。此外,政府的政策再怎麼的完善,一定也還是有漏網之處,可能沒辦法及時補足缺口,教會這時就可多加觀察其需要,並投入這樣的事工中。

陳教授坦言,現今教會在推展關懷老人事工上最大的困難,其實是許多教會的觀念,仍然覺得關懷老人的靈魂,得救的效益不大;或是覺得金錢上的花費非常高。但是沒有一個靈魂不應該被拯救,老人們需要的身心關顧若教會做到了,不僅老人開心,怕麻煩的子女也會因此覺得照顧的負擔減少一些。

陳教授也說明,現在的老人服務事業科學生除了與時俱進的學習政府的相關政策外,如何關顧老人,甚至是與老人相關的議題,也都會多加學習與著墨。此外,校園也會安排實習的課程,讓學生到不同機構或是安養中心實習。有些基督徒學生也會到教會參與老人關顧的服事,這些對年長者的關懷也都會俾益良多。

陳宇嘉教授協助許多教會與機構投入年長者關顧事工。(圖/受訪者提供)

蹲下來用老人的眼光看待他們的需要
陳教授表示,老人家主要需要的關懷方向分別是「身」、「心」、「社」、「靈」四大面向,也就是身體的生理照顧、教牧諮商、社交互動、和靈命照顧。若教會把這四個面向做好時,孤老者就如同活在信仰的關懷與屬靈遮蓋之中,這會是教會共同實踐的理想。

不過也因為老年人的文化態度不容易改變,因此在關顧時針對眷村的老人或是客家村的老人,都應該要有不同的關懷方式。陳宇嘉教授指出,身為關顧者,最重要的就是融合老人的生活習慣和起居模式給予關心,學會蹲下來用老人的眼光及角度,看待他們的需要、開啟對話。

不過若遇到離婚、分居的孤老年長者,陳教授分析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切入關懷:首先是,若擔心對方覺得沒面子,居家訪視會比邀請他來教會更加合適。其次,如要邀請時也必須更加小心,在社交上也要適時給予協助。也可透過具有專業社工背景的弟兄姊妹協助,學習去關懷不同背景和遭遇的人。

陳教授也提醒,神量給每一間教會的資源和恩典不同,各個教會只要盡己所能地去做這些事工,神必會興起有負擔的人做不同的嘗試,來幫助眾教會達成關懷的目標。

陳宇嘉教授(圖/受訪者提供)

陪孤老者安穩走完生命最後一哩路
教會要推展的事工非常的多,下一代的事工固然很重要,老人及長青事工上的擺上,讓年長者在離開人世之前認識神,當他們回天家的那一天,後代的子孫看到基督信仰的追思方式,也會是一個很棒的傳福音方式。

而用屬靈的眼光看老人,他們每個人都是神所創造的寶貝。「就像我們在看待下一代時,會覺得他們就如同上帝的天使一般,其實很多的老人內心也是非常純真的。」陳宇嘉教授呼籲,年長者的靈命也需要被關顧,千萬不要忘記年長者在邁向死亡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不安全感以及恐懼感,這也是非常需要教會重視的問題。

許多老人年紀越大,對於生命的光景就更加沒有盼望,因此老人的憂鬱症也隨著年齡增加。陳宇嘉表示,今天若年長者都有信仰和依靠,他們的喜樂也會慢慢地增加,如此平靜安穩的心態也應該是教會要陪同年長者在靈命中一起追求的。

相關新聞:

孤老近在鄰舍 教會投入獨居長者關顧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