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台灣草鴞與西拉雅鴞郎的旅程 追鷹導演萬俊明回應上帝呼召 關懷台灣一級保育動物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 謝宜汝 追蹤
草鴞是有可愛的白色蘋果臉貓頭鷹,吸引許多愛鳥人士的關注。(圖/萬俊明提供)

【特約記者謝宜汝/高雄採訪報導】你知道嗎?在台灣已知的12種貓頭鷹中,草鴞Tyto longimembris)有著非常獨特的外貌,牠的臉圓圓的像一顆心,又像蘋果切一半。可愛的白色蘋果臉貓頭鷹,吸引許多愛鳥人士的關注。然而隨著棲地被開發,草鴞瀕臨絕種,成為一級保育動物,被迫面臨消失的命運。

草鴞最早在高雄受到鳥友關注,近年來則因為在台南、高雄的開發案,讓草鴞棲地瀕臨危機,使得外界開始注意,原來台灣有這麼可愛呆萌,喜歡在大草原上生活、狩獵的猛禽,與石虎、黑熊同樣面臨瀕危命運。

草鴞起飛的美麗姿態。(圖/萬俊明提供)

透過拍攝紀錄片 喚醒人們的保育行動
追鷹導演萬俊明,是一名來自於西拉雅的生態攝影師,和西拉雅族人都居住在台南西拉雅草原附近。他所拍攝的紀錄片《西拉雅的追鷹人》,於2021 年入圍「第一屆台灣生態環境影展」最佳長片獎;同年亦得到「法國坎城世界影展」JULY 2021 最佳環境影片。萬俊明和楊守義就共同導演與拍攝紀錄片《夜行獵手:台灣草鴞》,首度揭露僅剩約300-500隻的台灣草鴞的生態真相,喚醒人們的保育行動。

萬俊明表示,在台灣已知的12種貓頭鷹中,台灣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也是唯一一種選擇在隱密的草原內,築巢、生蛋、育雛的貓頭鷹。由於台灣草鴞晝伏夜出難以觀測,再加上牠生性低調害羞,蹤跡難以追尋,因此萬俊明耗時7年,在一百多公分高的白茅草草原,遍尋草鴞蹤跡。他也同時需付上許多代價,曾經踩踏過毒蛇雨傘節、車禍摔傷、昂貴的攝影器材遭受大火、天災摧毀等,才能完整記錄到草鴞的生態。

台灣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也是唯一一種選擇在隱密的草原內,築巢、生蛋、育雛的貓頭鷹。(圖/萬俊明提供)

記錄草鴞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
也因為萬俊明的堅持,所以記錄下許多關於草鴞獨特的一面,例如有陌生動物靠近時,母鳥會發出特殊的警告聲音;還有公鳥在回家前,也會先發出一個獨特的聲音給母鳥,母鳥認得聲音後會回應他,等公鳥回家。另外公鳥帶食物回來的那一個瞬間,就是最高潮的時刻,幼鳥們會發出激動的聲音。

接著不管是公鳥、母鳥、幼鳥,要吃東西前都會發出一種獨特的聲音,像是愉快的「謝飯歌」。公鳥的聲音會比較渾厚,雌鳥聲音比較扁平高亢。另外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時刻,是草鴞幼鳥還沒有破蛋前,會在蛋裡發出啾啾聲,代表隔天要破殼了。幼鳥在蛋裡面呼喚媽媽、認媽媽的叫聲,就好像小朋友在媽媽的肚子裡與媽媽互動,真的非常奇妙。

在萬俊明的堅持下,不僅將草鴞的影像和生態故事以紀錄片的方式拍攝,他也寫下《你是特別的:台灣草鴞與西拉雅鴞郎的旅程》一書,並與動物保育、鳥類專家、政府單位合作,研究、紀錄,並辦理許多座談會、工作坊等活動,喚起人們的保育意識。

追鷹導演萬俊明。(圖/萬俊明提供)

生態保育根植於從小的信仰與生活

萬俊明表示,他年輕時在南台團契,當時的輔導楊順從(現為牧師)帶著他關懷環境議題,包括二仁溪等汙染問題。再加上他的母會為台南新化的口埤教會,當時的牧師鄭國忠從政,歷任曾任台灣省議會議員、立法委員,一直為社區國家、環保議題、文化盡心盡力,這些牧者對環境的愛影響了他,讓他對環境關懷深植於心。

萬俊明重視在地環境、生態保育,從在地環境開始,他拍攝了多樣物種、鳥類。1997年,他自費完成了第一支生態紀錄片《歡躍山林地──大目降的鳥獸蟲蝶》。短短30分鐘探討了部落的各種鷹鳥蟲獸是否在都市化之後,還會留在大目降(台南市新化區),留在綠谷西拉雅?

透過這支紀錄片,他紀錄了西拉雅山林,也因而結識了專門記錄生態的視群傳播團隊,開啟了生態觀察與攝影紀錄的路途,為台灣的生態紀錄保存了許多珍貴影像;並有機會與國家地理頻道、衛武營等單位合作。

「對我來說,這是上帝賜予的機會。因為生態紀錄,最初並不是在我的計畫之中,但是當基督徒與上帝有關係,上帝就會從中默默地引導你、呼召你。」 對萬俊明而言,透過攝影記錄鳥類,就是他了解及親近土地、親近上帝的方式。

上帝所造各樣物種、環境生態與人彼此交織
「我們所做的紀錄是回應造物者,回應上帝、分享上帝創造的美好。感受人與神,與大自然、各樣生命的連結。其實在這當中會體會到一種傳承的、連結的力量。」例如他從小到大在長老教會唱詩歌,也從小往山上跑,看著族人工作,身旁的白茅草草原、草原上的各種鷹鳥蟲獸,都交織著在地濃厚情感與生命記憶,形成了環境、生命與族群之間的凝聚力。

萬俊明指出,台灣草鴞最主要的棲息地位於西拉雅的白茅草草坡,這裡也是牠們的築巢聖地。而西拉雅的傳統建築,也是以白茅草為主,甚至貓頭鷹的西拉雅語「Atura-turaw」(啊嘟啦-嘟啦)發音也是近似台灣草鴞叫聲。顯示環境棲地、土地、人、生物、生態都息息相關,是文化,也是土地記憶,生命的流動彼此交織著。

草鴞與石虎、黑熊同樣面臨瀕危命運。(圖/萬俊明提供)

台灣草鴞的保育需要你我一起努力
然而隨著工業時代來臨,草鶚的棲地也遭到大面積開發,牠們的生存面臨棲地減少,以及白茅草被外來種植物取代的威脅,而且每年冬天都會出現數起草原火災,導致蛋或雛鳥受害。另外也有些地區會投放滅鼠藥、網羅或陷阱,嚴重影響草鴞的生存,以致於草鴞快速凋零,全台預估僅剩不到500隻。

如今為了推廣草鴞保育,萬俊明在台灣各地舉行「台灣草鴞與西拉雅鴞郎的旅程」巡迴講座,盼望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講座,揭開草鴞生態秘辛,讓更多人一起來認識、保護這個可愛的白色蘋果臉貓頭鷹。

四月中在高雄鳥會的講座高朋滿座。(圖/高雄鳥會邱南殼提供)

西拉雅文化協會在世界地球日舉辦講座,邀請萬俊明導演分享草鴞與部落生息共榮。(圖/翻攝FB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

相關新聞:

世界地球日 守護環境永續教會綠行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