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拉勞蘭有機部落營造」 文化、綠電創生 Sakinu.Tepiq牧師帶領部落找回上帝獨創價值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Sakinu Tepiq牧師(圖/Sakinu Tepiq臉書)
「我的態度就是把上帝的愛,落實在部落裡,讓族人能領受豐盛、寶貴的資產,並且傳承下去」,台東新香蘭長老教會Sakinu.Tepiq牧師說。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傳統的小米收穫祭,卻沒有人種小米,該怎麼辦?」「人口外移,如何吸引年輕人返鄉?」面對部落許多挑戰,部落要如何創生、營造?

台東太麻里「拉勞蘭有機部落營造」的靈魂人物、台東新香蘭長老教會Sakinu.Tepiq(戴明雄)牧師,20年來以教會為主體,從「身分認同」帶領族人尋回傳統文化,重新建構上帝賦予他們寶貴的價值與地位;並且推動部落傳統小米產業發展,成為台灣具有特色的有機小米部落;也建立青年會及小米工坊等,從觀念上帶領當地排灣族人找回文化、生活,也找回自我,年輕人也因此紛紛返鄉。此外,他也推動社區老人、孩童和家庭的關懷照顧。

近年來,他們響應綠能,在部落文健站等地設置太陽能板,未來期望家家的屋頂都成為綠電能源。

從自我身分定位 找到文化信心
Sakinu.Tepiq牧師表示,他從神學院畢業後回到部落牧會,開始推動「文化復振」。他說,部落由阿美族、閩南人、客家人和排灣族人組成,但是一直沒有看見排灣族的文化呈現在部落裡面,後代要學習自己的文化,將是很大的缺憾;不做,只有等著自己族群滅亡與消失,努力去做,才有延續文化的希望。而在原住民聚落中,教會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文化復振從小米節慶、有機種植開始
因此,他推動文化復振,先從教會開始做起,部落重要幹部也是教會長執,經過內部討論認同,弟兄姊妹也接受,因此在部落組青年會,發起傳統文化復興運動,重新調查研究發現排灣族文化與小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許多祭儀和節令都和小米有關。因此他首先恢復停辦了五十多年的傳統小米收穫祭,讓長輩們重拾記憶,晚輩們也有所傳承和學習,也凝聚部落向心力。

他說,小米收穫祭是為了小米的收成感謝上帝,但是部落小米園卻已經看不見,尤其是稻米文化進來,很多原來種地瓜、芋頭、紅藜和小米等作物,都改種稻米,尤其稻米的栽種,遠比種植小米容易,收益也多,產銷非常順暢,部落太久沒有人種小米。

因此,他拋磚引玉提供家族的土地,最後籌集約兩甲土地,並爭取當時文建會、原民會的經費,動員部落大小參與傳統小米的耕種和採收,不僅傳承了小米文化、祖先的智慧,並且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找回人與土地的平衡關係。

拉勞蘭部落種植的紅藜田。(圖/拉勞蘭有機小米工坊臉書)

Sakinu.Tepiq說,由於收成非常好,就分送給各戶,讓族人製作小米粥、釀酒等,剩下的在路邊販售,很快就賣完。他們才驚覺,原來很多人喜歡小米,之後就繼續耕種,陸續向原民會申請經費以及就業計畫。

他們成立基金會,打造拉勞蘭「小米工坊」社區產業中心,以「小米」為有機部落營造主題,作成二十多種小米產品,另有餐廳,結合飲食,開始把小米產業化,為部落開創在地就業。

Sakinu.Tepiq表示,2010年之前,九成小米都從國外進口,由於種植不容易,效益不大,產量不多,部落種植多辦自己食用。2007年,他們消失多年的紅藜重新恢復。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小米和紅藜,幾乎是從拉勞蘭部落種植或是從其他部落收購,開始進行產銷,也幫助族人經濟收入,鼓勵年輕人回流,返鄉創業。

他們也不斷研發小米新品種,積極推廣小米新品種的有機栽培示範,打響部落小米的名號。他也希望好的東西能持續被推廣,小米不僅是部落重要食品,也適合糖尿病患者及素食者食用;紅藜具備高營養價值,以及有機能性成分,被稱為穀物中的「紅寶石」。

兼顧社區長者、小孩和家庭照顧
除了產業發展,也需要兼顧社區照顧。2007年部落成立關懷站,當長輩工作完後,都會聚在一起分享農地的生活,請服務員整理長輩在田間工作的故事,不僅是他們生命資料也成為部落歷史資料。現在配合原民會推動文健站,長輩不僅得到很好的照顧,也可以聚在一起分享他們的故事。

Sakinu.Tepiq說,教會也開辦課輔班,成立原住民家庭中心,提供家暴後追服務⋯⋯,全面照顧部落族人的需求,也關顧部落經濟,或是就業、創業、就學,讓部落對族人有一定的向心力,凝聚部落的情感。

「我的態度就是把上帝的愛,落實在部落裡,讓族人能領受豐盛、寶貴的資產,並且傳承下去」,他說。

文健站關顧部落的長者。(圖/拉勞蘭部落文化健康站臉書)

創生轉型需要堅持的毅力和異象
「他使我們部落重新站起來!」有人這樣推崇Sakinu.Tepiq牧師。他謙虛地表示,回顧20年前,在社區營造、創生的過程中,面對很大挑戰,要回到部落「生命共同體」,大家彼此照顧的型態,確實是很困難,也有很大衝擊,他甚至受到質疑,但仍然堅持下去。

他感謝主,經過多年的努力,帶領部落文化復振,找回部落文化、生活,找回信仰,更成就部落發展,也獲得部落與社會的肯定。令他欣慰的是,很多家庭安定下來,老弱婦孺被照顧到,他也祈願「部落的族人,都被上帝祝福!」

Sakinu.Tepiq說,原住民被稱為「太陽的子民」,不是口號,「太陽」本身就是能量的來源。目前在文健站、部落獵人學校,與民間再生能源科技公司合作,安裝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不僅省下電費,同時協助部落農特產業品的附加價值。他們也成立合作社,讓部落的人認識再生能源,鼓勵每個家庭屋頂,都成為「一塊田」,裝設太陽能;甚至可以延續到農地,搭設太陽能發電機,在溫室棚架進行農電共生,期望未來成為綠電部落。

相關新聞:

創生.創新 生生不息的力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