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受難週省思】現今教會當如何 回應時代需要? 潘慶彰牧師:帶出耶穌十架愛 祂賜下的平安世人無法給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耶穌的醫治是全人的醫治,祂帶給人的平安,是世人無法給的!」

受難週之際,適逢媽祖遶境,前嘉義聯禱會主席,目前擔任嘉義榮美長老教會顧問牧師的潘慶彰受訪時表示,教會當重思耶穌受難對當今社會的意義,不僅是一年一次的受難週活動,乃是更走出來,學像耶穌一樣,不僅關心人物質上的需要,也關心人靈魂的需要,如此當他們得到耶穌的平安和醫治時,同樣能分享給更多人。

他說,傳統受難週紀念活動,教會一年舉辦一次,但是一般基督徒比較喜歡慶祝聖誕節或復活節,容易忽略紀念基督的受難。其實,耶穌的受難,才是我們更需要感恩的。傳統教會多半在一個時間點用禮拜儀式來紀念耶穌受難,其實耶穌的受難也表明祂犧牲的愛,祂用生命贖回我們這些罪人,帶來新的生命;基督徒因此感恩,願意犧牲,然後去搶救靈魂,學像基督一樣完成大使命。

潘慶彰牧師。 (圖/本報資料照片)

耶穌給的是永生盼望
潘慶彰牧師說,他最近看到一種叫繭葉蛛的昆蟲,每次孵出幾百隻小蜘蛛,小蜘蛛出生後看不見,無法覓食;為了小蜘蛛的存活,母蜘蛛竟然將自己的身體作為小蜘蛛的食物,整群小蜘蛛把母蜘蛛吸光了。雖然當下看到畫面,覺得非常殘忍,但是母蜘蛛的愛非常感人。

而耶穌為了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當時的場面更是殘忍而令人羞愧。約翰福音三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所以受難週是基督徒應該更加向神感恩的時刻,不應該只是一個節期和儀式而已。

潘牧師表示,每年此時都會有媽祖遶境,尤其疫情後參與的人數比往年更多。從信仰來看,其強調的帶來醫治平安,與耶穌帶來的醫治和平安,是迥然不同的。

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人要得醫治,來自人對耶穌的信,以及悔改認罪;然而,基督徒是否也同存此心?在教會聚會,只求「利己」,得到平安和醫治,也不想付代價出去傳福音?潘牧師表示,面對很多不信主的群眾,宗教可以有更多對話,然而,基督徒如何不帶著批判,避免產生對立,有智慧地回應和面對很重要。特別是在受難週,帶出耶穌十字架的愛很重要。

省思教會的存在是什麼?
他引用以賽亞書五十八章10節:「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和路加福音四章18、19節:「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到底教會是為基督徒存在?還是為傳福音的大使命而存在?

尤其台灣基督徒占少數,有95%的人還不認識上帝。當我們面對遶境現象,透過媒體每天傳播影響,對教會來說,必須重思其存在的目的。現今很多教會的存在,仍是為了基督徒,而沒有傳福音,有人甚至憂心下一代不進教會,未來教會是否要滅亡?或是像歐美的教會沒落,只剩下美麗建築,或是被出售成為商業場所。

現今教會當如何回應時代需要?潘牧師認識不少教會具有一百多年以上的歷史,但都是為了基督徒而存在,面對一般貧窮者或弱勢家庭多半格格不入。退休的他和師母──呂姿蓉牧師,一起牧養嘉義榮美長老教會,牧養的對象多半是弱勢、脆弱家庭的弟兄姊妹和孩子,他能體會到路加福音第十四章「耶穌的比喻」提到,一個主人預備了豐盛的宴席,也邀請貴賓參加,但是他們卻找了種種理由不來;因此「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21節)

有人曾問潘慶彰牧師,為何要向窮人傳福音,卻不跟有錢人傳福音?他表示,宣教是全面性的,但是很多有錢人覺得他們不需要耶穌,反而弱勢、貧窮的人覺得需要耶穌。很多政府和社福單位提供弱勢的只是金錢和物資,而且設定半年後不再繼續,但教會的宣教則是希望他們能夠全人成長,暫時的物質提供,是很難改變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

弱勢關懷 給福利也要給福音
他表示,對於弱勢的關懷,教會除了提供物資之外,也要傳給他們福音。接受耶穌救恩的人,通常是在他們遇到苦難疾病或貧窮時;因為此時心比較柔軟,也容易接著來到教會,結果發現了真正的依靠,這是他們教會目前做的宣教方向。教會如果向這些人傳福音,他們也比較願意接受平安的救恩。

3月份受難週,基督徒除了感恩,也要學習像耶穌一樣犧牲,活出祂的愛,搶救更多的靈魂。很多病人尋求醫治,不平安的人尋求平安,但不是短暫或一次性得到幫助。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參馬太福音四章4節)當人們有了基督信仰,有了上帝的愛,也會想要去愛人,在受苦中得幫助後,也會去幫助別人,這也是基督信仰不一樣的地方,最後的結果導向是「我們得到幫助也得到救恩後,也願意付出、分享,然後傳基督的福音」,關心弱勢者,而且讓他們靈魂得救,是教會應該做的事。

耶穌醫治常說「你的信救了你了」
很多教會機構投入社會關懷,接觸很多人或是辦很多活動,但是決志受洗或進入教會的很少。潘慶彰牧師認為,平常對弱勢的關懷,是我們可以切入福音的機會。耶穌每次醫治病人,常會說:「你的信救了你了」,耶穌帶來的不僅是肉體的醫治,更是全人的醫治,乃是靈魂得救。

潘牧師也認為,得救的基督徒,不能只是享受教會生活,活在教會的舒適圈。教會邀請基督徒追求靈命更新,裝備他們也能傳福音、牧養人,成為小組長,即三代門徒。他聽過有的信徒說,傳道人有領薪水,傳福音應該是他們要負責的事,這也是長期以來的錯誤文化。聖經多處提到受苦的教導,基督門徒應為傳福音付出甚至犧牲。保羅一生為了福音受苦,我們所求的不單是今生的祝福,也是未來天上的獎賞。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