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善用心理假的美意調適身心 心理師陳夢華:教會、學校與醫療單位可攜手合作幫助學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洪嘉蔚 追蹤

【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觀察近年來年輕族群自殺率的數據,可以發現青少年輕生和自殺的通報比率提高。這現象除了突顯出求助管道有限之外,也可以發現年輕人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需要被關顧。

越來越多的大學設立「心理假」機制,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輔導中心兼任老師、杏語心靈診所資深諮商師陳夢華受訪時指出,心理假的制度能夠有助於個案的危機處理。

心理假背後需要良好的輔導

陳夢華表示,現在學生經常面對課業壓力及情感壓力,因為情感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渴望「愛和歸屬」的展現,因此在人與人的互動中,情緒也較容易受到影響。如果遇到挫折,很可能會造成年輕人自我價值感低落。

另外,從遊戲、交友軟體、社群論壇等管道,都可以認識到形形色色的人。如果轉變成為私訊聊天,也很容易落入不健康關係的網羅。在網路世界裡並不完全知道對方的為人,也可能會有網路霸凌的事件發生。

陳夢華表示,大學生無論是翹課或是請心理假,輔導者應該著重其背後的可能原因。

接受心理諮商。(圖/pexels by SHVETS production)

心理假不是用來虛度光陰

有些學校會為心理假設置警示系統,適時引導學生進入輔導機制。「從積極面來看,心理假是一個安全網絡,可以讓長期面臨無法調適壓力的孩子,得到適當的幫助」,陳夢華說道。在大學生活中,學生和導師的關係通常較疏遠,心理假的背後意義也是希望讓導師能結合輔導室的資源,對學生有更合適的幫忙。她相信,心理假的應用若可以在黃金期發揮果效,就可以避免孩子因為心理狀況而耽誤學業。

「調適」也是心理假所希望帶給年輕學子的一項在時間上的彈性空間。陳夢華鼓勵學生也可以透過簡單且有意義的活動,例如爬山、散步、看展覽、到咖啡廳小憩等,達到良好的心情放鬆。

「每個人都很需要心理安靜的空間和時間」,陳心理師說道。「一旦靜下來、放慢步調,原本過不去或感到焦慮的問題,也會因此迎刃而解。」

她也鼓勵學生可以找朋友或是信任的人,討論如何善用心理假達到放鬆心情的目的。否則虛度一整天,心理假的美意就浪費了。

陳夢華心理師。(受訪者提供)

推行心理假會面對的瓶頸與挑戰

有些學生擔心請心理假,會被貼上心理健康有狀況的標籤。陳夢華心理師指出,可能是因為制度剛開始推行,學生還沒有完全了解;另一部分則是提醒校方或輔導端,應該有智慧地將心理假「去標籤化」。

她說:「心理假命名為『心理調適假』也很適合;反之如果是用『心理不適假』、『心理輔導假』等名稱,就可能會帶給學生心理壓力。」

而在學校心理師的人力資源上,這項制度也確實會帶給學校一些新的挑戰。平時心理師的輔導工作量就不小,學校經費可能也只能配置1至2名專任心理師。她建議校方可以從聘任「兼任心理師」的方式,在經費上就能更彈性的運用。

在教會輔導方面,有些大專生團契或是以牧養年輕人為主的教會,也可以學習用正向的眼光來看待青少年的心理瓶頸。而在舉辦一些情緒學習講座時,也可以引導學生來認識自我情緒。「教會可以告訴這些年輕人,願意了解或是排解負面情緒,代表著他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多的了解,這其實是很棒的一件事,也能建立年輕人的信心」,陳夢華說道。

不適應人際關係互動容易受挫

有時候教會出於愛的緣故,會急著想要幫助一個人解決情緒問題,反而會讓當事人有壓力,覺得都是自己的問題。陳夢華心理師表示,關懷並給予支持是教會的長處,不妨在細節上多留意,就能帶來正面的效果。

另外教會輔導或牧者也可以適時和心理諮商單位交流和討論,學習如何更好地幫助教會的孩子。

陳夢華以馬可福音二章,四個人抬著癱子來見耶穌為例表示,這四個抬癱子的友人運用諸般的智慧,還有上帝的資源,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幫助。就如同教會(牧者、輔導、小組長)、醫療單位(醫師、心理師)和學校(師長、心理師)三者之間良好的配搭和幫補,這樣一來能夠讓青少年在變化多端的生活環境下,得到更好的支持。

相關新聞:從茫然躺平到站立 如何幫助年輕世代心靈健康?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