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在巨人肩膀上展望教會未來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今年的五月21日,也就是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開始後的第二天,一則消息受到全世界許多基督徒的關注。這個消息當然不是蔡總統的就任,也不是未來四年的兩岸互動,而是一位知名牧者─大衛鮑森安息主懷,在世的日子90歲。

大衛鮑森的過世之所以受到基督教界的關注,當然不是因為他在世時擁有響亮的頭銜,而是因為他在世時,為基督的福音做了亮眼的工作。身為一名耶穌基督的門徒,他在事奉的生涯中,向各地的基督徒示範了研讀聖經、瞭解聖經的嚴謹態度。固然有些人不認同他的某些觀點和教導;但他對教會界的協助和提醒仍舊值得後人紀念。

忠心良善神僕令人懷念
除了大衛鮑森(1930-2020)之外,回顧過去十年,在基督教界已經有好幾位受人尊敬的牧者和教師息了世上的勞苦,返回天家。包括約翰斯托德(1921-2011)、畢德生(1932-2018)、葛理翰(1918-2018),還有長期致力於「護教」的加拿大籍牧師拉維‧撒迦利亞(1918-2020)。

緬懷這些忠心良善的神僕人,或許我們不應用「大師」來稱呼他們,相信他們自己也不願意世人將這個稱號放在他們的頭上。我們認為最適切描述他們的稱謂,就是「忠心又良善的神僕人」,我們不要忘了,這樣的僕人將會受到耶穌基督的邀請參加神國的筵席;我們更不應該忘記,這樣的僕人才是教會最需要的,也是教會復興的關鍵。

過去十年,多位忠心的神僕人離我們而去,他們的服事安慰並激勵了許多人;但仍有一些人不認同他們的服事或教導,例如拉維‧撒迦利亞的學歷爭議、大衛鮑森的解經方式、葛理翰向異教徒和政界傳福音的方式。當然,從不同的立場與角度來看,對於這些爭議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在過去十年中,這些忠心的神僕人確實藉著他們的教導和提醒,讓教會界省思一些核心問題,這些提醒至今仍是值得關注的議題,有些議題也在台灣的教會中出現。

展望未來十年 如何找回失落一代
根據「2017年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的統計,當年全台基督教人口比率增長至6.9%,比2015年僅微幅成長0.37%。同時,2009年至2015年基督徒增加的幅度,分別從9萬、10萬,到15萬人,但2017年卻銳減到8萬─意即平均每18個人才能帶領1人信主,這與2015年平均每8人就能帶另1人信主的趨勢來看,台灣教會似乎正在面臨轉型問題。

若從教會的結構來檢視過去十年台灣教會的發展,或許很多人都會同意,最大的危機就是年輕人的流失。從兒主、學青到社青,如何讓下一代進入教會,是過去十年普遍面臨的挑戰。為了因應這些危機,台灣的教會界也確實非常努力。但是當我們回顧那些曾經走過的路,我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那些已經安息的忠心神僕人的提醒與教導。

每個讓人景仰的神僕都有各自的服事理念與方式;然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引領風潮並讓人懷念,主要因素應該不是他們的事工組織或方式,應該是他們服事的核心受人關注。當我們檢視這些神僕的服事歷程時,我們可以發現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他們的服事─「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或許這樣的服事態度正是這些忠心神僕留給教會界最寶貴的資產,他們如此教導,也如此實踐。如果台灣的教會在過去十年發現年輕世代流失的危機,那麼展望未來十年,台灣的教會是否仍須思考如何找回失落的一代。

事實上,已經有人對台灣教會下一個十年提出呼籲,希望能夠重新找回教會的根基,再次發現信仰的核心與價值。若以四十年當作一個世代,十年前來到世上的新世代,如今將要步入青少年,不久之後就可能成為教會的中堅或教會的「未得之民」。教會要如何得著下一代?這是個嚴峻的考驗,或許過去十年安息主懷的忠心神僕指引了我們一些方向,或許我們可以效法他們所做的─用盡諸般智慧;但是唯獨傳揚基督。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