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巴水事件的省思
檢舉
一時動怒的摩西,忘記自己原本是名殺人逃犯、如同罪人中的罪魁,沒有上帝恩典的遮蓋,他仍只是那個衝動的殺人犯。
民數記廿章所記載的米利巴水事件,申命記三章23-26節中也有相關記載。
摩西說:「那時,我懇求耶和華說:『主耶和華啊…求你容我過去,看約旦河那邊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黎巴嫩。』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你卻要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因為他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
摩西對此事件的理解是,「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進迦南」。他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磐石出水的事件,就是出埃及的以色列移民第一代、四十年來對上帝的悖逆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他自己和第一代人皆不能進迦南地。摩西代替以色列人接受神的忿怒的審判,而磐石出水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詩篇可以佐證,如詩篇八十一篇7節:「你在急難中呼求,我就搭救你;我在雷的隱密處應允你,在米利巴水那裏試驗你。」詩篇一○六篇32節:「他們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華發怒,甚至摩西也受了虧損。」
未在以色列人面前尊榮神
但從神的視角來看,祂多次對摩西說,他因為沒有在以色列人面前尊祂為聖而受罰、不得進迦南(民數記廿章24節、廿七篇14節、申命記卅二章48-52節)。所以,摩西不能進去,有他個人的因素。
至於摩西是否單純因為用杖擊打、而不是用口吩咐磐石出水,因此獲罪於神而遭罰呢?我認為可能不是。因為「吩咐」雖然字面上是用口說的意思,但就一定不能用杖擊打嗎?
假如神不要摩西使用杖,又為何要他帶著杖去呢?若我們回頭看出埃及記四章17節:「你手裡要拿這杖,好行神蹟」,其中「杖」代表權柄。因此,無論是吩咐或是用杖擊打磐石,都是代表上帝作為的行動。當日摩西即使用杖打、不用口吩咐,磐石還是出水了,就是證明。如果用杖擊打磐石真的使神不得榮耀,上帝大可不讓磐石出水。
那究竟摩西當時做了什麼,使神不得榮耀呢?主要是因為他動怒了。詩篇一○六篇32-33節:「他們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華發怒,甚至摩西也受了虧損,是因他們惹動他的靈,摩西用嘴說了急躁的話。」神要摩西去行神蹟,可沒要他發脾氣!雖然他十分有理由,為以色列民再一次的悖逆發義怒,但他終究在群眾面前,傷害了上帝慈愛和憐憫的形象。
作為中保的摩西,一言一行都在彰顯神的形象。他一時發怒失態,以色列人都看在眼裡,使神不得榮耀。可見「生氣卻不要犯罪」(以弗所書四章26節)的忠告,其來有自。
自義使人忘了恩典
摩西的「不信」之罪,不在於不信單單用口吩咐、用杖打磐石,而在於不信上帝竟然再次寬大的赦免百姓。摩西急躁的話帶著自義的成分,藐視上帝對罪人白白的恩典。
無論是當時的以色列人還是摩西,都忘了上帝恩典的工作。一時動怒的摩西,忘記自己原本是名殺人逃犯(出埃及記二章11-15節)、如同「罪人中的罪魁」。沒有上帝恩典的遮蓋,他仍只是那個衝動的殺人犯。
自義使摩西忘記,自己其實不能為百姓解口渴之危,沒有上帝的同在,任憑他用口說、或用杖打磐石千百次,磐石不會出一滴水;不是摩西要為百姓使磐石出水,而是上帝自己。他動怒的言行實冒犯神施恩的主權,不信神、也不尊重祂。
神眷顧老牧者的辛勞
但若從牧者角度來看,摩西是個好牧人。四十年之久,忠心牧養以色列。但是再好的牧師也有脾氣、也會失去耐心。牧師除了有脾氣,更有衰老的一天。老摩西當年大約120歲,即使聖經說他離世前身體狀態良好(申命記卅四章7節),要再繼續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攻城略地,不免難為老人。打趣地說,上帝愛祂的僕人、不過度使用他,讓他回天家享安息,把擔子交給繼承人。而米利巴事件,也許就是老人家退休的前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