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馬偕講座」台神教牧研習會10.12登場】從聖經視窗到神學之旅 林鴻信分享30年研究歷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林鴻信(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提供)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牧研習會(馬偕講座),以「神聖會遇──從聖經視窗到神學之旅」為主題,將於十月12-14日在學院禮拜堂舉行,主要講員為在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從事神學教育長達30年的林鴻信教授。他將以「光照黑暗」、「神聖隱藏」、「悲喜交織」、「過去未來」和「神學之旅」等五個專題,來進行分享他過去以來學習神學的歷程。講座並由鄭仰恩教授、周學信教授、賴弘專教授、謝水木教授和曾劭愷教授等人回應。

從聖經啟示到神學反思
「聖經帶給我最大的幫助是擴大我的視域。」林鴻信教授受訪時表示,近年來他研究神學的方式,都是在讀聖經當中做信仰反省,再發出神學思想;因此這五個講題,完全從聖經出發,然後轉到神學反思。他希望能建立這樣的做神學研究的模式。

林鴻信說,年輕的時候做神學研究有一種錯誤的想法,以許多把思想談得很深又很抽象的神學大師為榜樣,後來逐漸了解這些大師做的不是神學,比較像是發表個人的思想或哲學看法。但也有些大師雖然講的很抽象,但是經過深入了解之後,發現他們還是從聖經和信仰體會作為出發點。

他也提到,基督教傳到華人地區時間比較短,要從事神學研究應當要從對聖經的了解出發。因為聖經提供的視域,就好像打開視窗,讓我們藉由聖經價值觀去做各種神學主題的研究。

這次研習會從五個專題出發,也是反映他過去以來研究神學的歷程。談到「光照黑暗」,聖經常會用「光」來代表上帝的啟示和啟發,用「黑暗」代表人的貧乏可憐狀態。

路加福音形容耶穌基督的降生,「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一章78-79節)類似的經文很多,他希望從經文整理出發,走向神學反思。

林鴻信也表示,雖然他在傳統基督教家庭長大,但是他仍需要經歷光照才能成為信仰者。「信仰無法遺傳」,而是在神聖會遇光照下,人經歷到生命被改變。

「光照黑暗」最明顯的是保羅。保羅在大光照耀下整個生命改變。林語堂談到自己的「信仰之旅」,也是用保羅的大光照耀經歷來描述自己的心境。

他自己雖是牧師的兒子,但有很長時間不當基督徒,直到年老時才回歸基督教信仰,有如體驗「大光照耀」一般。過去他曾欣賞過的宗教和哲學,都像小亮光一樣平凡,可以收起來不用了。因此,林鴻信以「光照黑暗」描述一些神學家的信仰歷程,以及他個人的成長歷程,呈現進入信仰的重要轉折點,放在第一講。

「自隱的神」難窺其全貌
「神聖隱藏」專題是討論神聖奧秘。當我們經歷光照體驗,特別在初信時,可能會有一種錯覺,既然光臨到我們,那麼上帝是可容易認識明白的。當信仰走到進深層次時,就開始發現,上帝與我們的差距。祂是創造者,我們是被造者。創造者和被造者之間始終有一道鴻溝無法跨越。

以賽亞書提到耶和華是「自隱的神」,暗指人們無法窺其全貌,畢竟受限於自己的有限性。出埃及記提到摩西想要看見耶和華的榮耀彰顯,但上帝只讓他看到祂的背影,也強烈暗示人無法正面面對上帝,全然認識上帝。

林鴻信表示,身為神學工作者,一方面幫人解答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自己的問題。但走過30年神學教育之後他開始發現,學神學也讓他明白有些問題是我們無法了解,若我們知道那些問題是無法了解,就不用多費時間去關注那些無法解答的問題。

因為我們是受造者,能理解的領域是有限的,這一點也是學習神學帶來的反思。學習神學不僅是擴大我們的知識,也同時知道我們知識的極限何在。

上帝讓我們「轉悲為喜」成長
「悲喜交織」專題,讓他想到在以馬忤斯的門徒,他們雖然知道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消息非常悲傷,竟然在悲傷中連耶穌基督與他們同行都認不出來。這種人生體驗是悲傷到迷失方向。和合本聖經說「眼睛迷糊了」,聖經原文是「眼睛被遮住了」。因著耶穌基督與他們一路同行講解聖經,並為他們擘餅祝福,使他們原來被遮住的眼睛明亮了,從悲轉喜。

聖經多處經文有強烈的悲喜對照情況,譬如雅各失去約瑟後幾十年都極其悲傷,直到知道兒子說約瑟還活著,雅各整個人彷彿活起來。

我們的真實人生少有人是一路順暢,有時掉進悲傷而起不來,但我們也不能一直停在那裡。就像雅各的生命原本似乎隨著失去約瑟而熄滅,後來知道約瑟還活著,整個人的生命又被點燃,成為非常敬畏上帝的長者,與他一生歷經多次抓取與欺騙截然不同,上帝常讓我們在悲喜交織的歷練中成長。

「過去未來」專題,他談到,舊約先知最喜歡說的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恩典,雖然是過去的歷史,卻指向未來的道路和方向。上帝的啟示讓我們學習的並非停留在過去,而是成為邁向未來資源,從過去的回顧看見未來應有的盼望。

很多教會都做30週年或50週年感恩禮拜,但是比較遺憾的是,或許出於華人文化重視歷史,比較多停留在懷舊、念舊或紀念回顧,卻比較少從歷史去看到未來。

從過去找到未來而不沉浸過去
先知雖然談過去,但不停留在過去,而是展開未來的盼望,愈來愈清楚未來要做甚麼。因此,藉由「過去和未來的對話」,每次的紀念和回顧都不是停留在過去,反而帶出對未來的盼望。

最後一個「神學之旅」專題,比較多談到他個人的成長經歷。因為他走上神學的路比較曲折,加上從事神學教育經歷到15-20年的師資年齡斷層;他自己摸索著到國外讀神學時,做過很多嘗試和努力,後來完成兩個博士學位,但有相當久的歷程是在找老師,最後找到博士指導教授神學大師莫特曼,另一位博士指導教授是提瑟頓,是一位少見的神學與聖經詮釋學專家。他希望能把自己走過神學旅程的轉折整理下來。

研習會中分享這30年來他神學思想的發展,譬如他前期看重理性,後期體會到感性的重要;以前重論證,後來重敘事;從前喜愛推理,漸漸地轉向想像、創意,他希望這些神學轉折經歷能給人們一些參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