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年輕人不求成功了?六個迷思要注意  「目標」不該成為生活負擔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曾雪瀅 追蹤

【記者曾雪瀅編譯】「躺平」是近來從中國傳出的一個網路流行詞,形容年輕人平躺在地、不再熱血沸騰,也不渴望成功的一種心理狀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總有坎坷和艱難的時刻;特別在這段受疫情所困的日子裡,許多年輕人認為不論多努力向上游,在大環境下仍難逆流而上。

以上不單是中國年輕人的問題,全球各地年輕人也有同樣困境。曾經的精神振奮、意志昂揚,在面對茫茫的人生路,使得Z世代漸漸失去對生活奮鬥的目標。福音媒體《相關雜誌》(Relevant Magazine)編輯凱瑞(Jesse Carey)撰文分享,他認為這時代的年輕人,對「目標」有六大錯誤的理解,以致於磨蹭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更為人生添上壓力。

凱瑞強調,目標不應成為生活的負擔,年輕人應將錯誤的想法轉化成正面心態。以下是他提出的六點迷思,以及如何為年輕人重拾信心,給予鼓勵和打氣:

一、物質財富是衡量成功的標準?
許多人狹隘地定義了「成功」,將其與財富、名聲或聲望畫上等號;然而真正的成功,無法用你的銀行戶頭裡有多少積蓄、社群媒體上有多少追蹤人數來衡量。問題是,若從金錢看待「成功」,人生繼而才能享有快樂,我們所需的往往大於我們擁有的。

二、平凡很有問題?
Z世代的年輕人在不少人眼中被貼上「唯物主義」的標籤,雖不能完全排斥這項說法,因這群年輕人的價值觀和作風,相較上一代更特殊及獨特,也許普通、平淡如水的生活,不是他們所要追求的。

耶穌教導「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馬太福音廿章16節);努力實現「大事」沒有錯,但如果我們的價值觀與世俗掛鉤,而非在基督裡的位分,人將永遠得不到滿足。

三、實現目標有年齡限制?
在如今這個人人能創業、年紀小小也能成為「大亨」的時代,廿多歲的年輕人若還沒有找到理想的職業、沒有生活目標,便更容易倍感壓力。不過現實是,上帝的時間表與我們想要的不同。只是你還未碰上那個機遇,那個啟動通往成功的公司、幫助你的人、帶下改變的機會,並不意味你跟目標沒有緣分。偉大的夢想,是不應設有期限。

四、沒有第二次或更多的機會?
嘴裡說著人生有重大遺憾的年輕人,哀怨人生多苦、多悲哀,他們憶起「一次大好的機會」從指間溜走——也許是沒有充分預備好的工作面試、錯過的獎學金申請、拒絕的一份工作邀約……。

然而真正成功的年輕人,並非那些偶然得到幸運的人,他們是在錯過「大好機會」後仍不放棄的人。擁抱失敗是成功的一大關鍵,為錯失的機會而自責氣餒,只會拉長你達到目標過程。

五、助他人實現目標,意味自己不成功?
每一位公司創辦人背後,都有全力支援企業經營的執行團隊;每位暢銷書作家,都需要一位或以上的編輯替他們完成出版;每個藝術家都有他們的創作啟蒙導師。

這裡的關鍵是,並非每個人都會站在舞台的聚光燈下。有些人被呼喚到幕後,他們透過工作支持和服事他人。我們生活的目標不應該只注重個人、關注自己的成就,而是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應視上帝的國度為首。你相信嗎?當基督徒在神裡面幫助他人自我實現,更勝於那些自我實現者。

六、成功看的是結果而非過程?
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有一句相當經典的名言:「旅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回報。」對他而言,成功的定義不在於實現的結果——財富、偉大的產品、龐大的公司、品牌影響力等,而是過程。每一天每一刻都是邁向成功的一部分。

身為基督徒,我們知道「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馬太福音五章12節),信徒要「朝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章14節)如果人們對職業、社會地位和個人目標如此看重,以至於在還未達到所訂的目標前,都無法讓自己快樂,就會錯過許多在生活中的喜樂。要記得,目標向來不是我們的人生最終站,它不應成為你的生活的負擔。(資料來源:Relevant Magazine)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