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印尼穆斯林在台30萬人 華僑牧師張仁愛呼籲莫錯失家門口宣教契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張仁愛牧師分享印尼人來台,台灣教會不要錯失家門口宣教的機會。(圖/李容珍攝影)
台灣有1萬5千名基督徒雇主,如果都想傳福音給印尼移工,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信耶穌,也有1,500人。只要對他們好,傳福音就很容易。

【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印尼穆斯林來台,「他們來到家門口,我們不懂印尼話,如何向他們傳福音?」工業福音團契張仁愛牧師,6日在中台神學院舉辦的「當今宣教契機」研討會中,分享印尼的宗教信仰,以及向台灣穆斯林移工、看護工和學生傳福音的契機。

本身是印尼華僑、27年前來台灣,先在中華福音神學院進修,1999年受邀加入工業福音團契服事至今的張仁愛牧師,談到印尼信仰背景時表示,印尼的穆斯林人口雖然佔總人口的86%,但是近年來信主的人愈來愈多,甚至有的改信基督教,但是身分證信仰欄還是填伊斯蘭教,沒有更改。

伊斯蘭教立足印尼其來有自

他說,印尼的穆斯林與阿拉伯或伊朗、伊拉克的穆斯林不同,因為印尼最早傳入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佛教。伊斯蘭教於西元七、八世紀傳入,第九世紀形成伊斯蘭諸王國,Perlak是最早的伊斯蘭王國,後來分列形成遜尼派和什葉派;1292年後,出現小的伊斯蘭王國。

基督宗教傳入印尼,始於西元645年,由葡萄牙人傳入東正教,之後15、16世紀荷蘭人來到東印尼做貿易,荷蘭宣教士也隨之過來,因此東印尼基督教發展很快。

戴黑帽成為今日印尼穆斯林的象徵。(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基督徒早期被貼上負面標籤

張牧師說,由於印尼的穆斯林將荷蘭人視為侵略者,又將荷蘭人與基督教畫上等號,而且當時荷蘭人支持伊斯蘭王國內部某派系,引發伊斯蘭王國的內部衝突,使得基督教又被貼上引起衝突的負面標籤。

在荷蘭人統治時期,印尼的社會階層分別如下:荷蘭人和荷蘭員工是基督徒階層,華人是商人,基層百姓是穆斯林。印尼人頭戴黑帽,原本是印尼傳統服飾,現在也成為信仰伊斯蘭教的信徒的穿著,也是伊斯蘭教本土化的象徵。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印尼準備獨立委員會的九位委員,其中八位是穆斯林,僅有一位是基督徒;在當時社會,基督徒被毀謗為不愛國的人。印尼社會基本上不可以公開傳教給其他宗教信仰者,尤其在敏感的宗教信仰地區。印尼建國的五項原則,第一即是相信獨一的真神,與信仰伊斯蘭教阿拉為主。

張牧師分享印尼宗教信仰。(圖/李容珍攝影)

來台工作九成是爪哇人

張仁愛牧師說,印尼面積為台灣的200倍,有1萬7千個島嶼,其中爪哇島人口最多,約有1億1千萬人。印尼總統有七位是爪哇人,因為爪哇人必然選爪哇人當總統,目前來台灣工作的印尼人有九成是爪哇人。

他表示,在台灣,我們比較可以自由地向印尼穆斯林傳福音。台灣有30萬印尼人,27萬來工作,其中22萬是看護工,另外還有在工廠工作;來台讀碩博士班有2萬多人。現在台灣教育部開設新的學程,讓外籍人士可以半年工作半年實習,讓更多越南人和印尼人有興趣來台。

張牧師拿著單張分享如何傳福音。(圖/李容珍攝影)

雇主見證是最有效傳福音的人

但是,我們不會講印尼文,要如何傳福音給他們?張牧師提出幾個方法:

一、使用福音單張。工福預備的單張,有六位信耶穌的見證,傳遞給印尼朋友。他遇到穆斯林朋友,會向他們進一步解釋三位一體真神,唯靠恩典才能得救。

二、雇主是傳福音最力的管道。他估計台灣有1萬5千名基督徒雇主,如果都想傳福音給印尼移工,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信耶穌,也有1,500人。也就是說,只要對他們好,傳福音就很容易。他也期望牧者鼓勵雇主會友傳福音給他們。

張牧師並舉兩位印尼看護工信主的見證。一位看護工Susi說,她要信阿嬤信的耶穌,因為阿嬤對她很好。在家裡,阿嬤每天上午供應她和家裡的孩子吃喝的食物,並且讀一段經文、禱告。阿嬤把她帶到張牧師的家,師母傳福音給她,她就信主。

另一位看護工Sati,起初是雇主聽到牧師鼓勵傳福音的信息,把Sati帶到張牧師家,希望張牧師能傳福音給她。但她始終不信,因為「若像自己的雇主一樣信耶穌,我一定不信。」原來家裡的電鍋壞了,雇主認為是她弄壞,並且責怪她。要買新電鍋,還要從她的薪水裡扣錢。而她是因為在印尼沒有使用過電鍋,都是用材火燒飯,因此雇主認為她誤用導致電鍋壞了。但她說,電鍋早都已經生鏽,她才來一年多,若壞掉也應全家分攤。此外,家中馬桶年久故障,她雖沒有使用,但雇主也怪是她弄壞,買新馬桶又扣了她的薪水。

張牧師說,他和師母聽了都很驚訝,怎麼會有這樣的基督徒?於是找雇主談,確認事情緣由後,他告訴雇主:「你要我們傳福音給她,你的行為卻是如此?」後來雇主跪下來,抱著Sati的腳向她認錯悔改,並把過去苛扣的薪水還給她,還多加些錢。Sati也感動的哭了,沒想到雇主向她認罪道歉,兩人報在一起痛哭。後來Sati也信了耶穌。

基督徒可當志工,幫助印尼在台工作者。

擔任志工接觸他們幫助需要

三、在公部門擔任志工,接觸他們傳福音。張牧師的師母在衛生所和移民署當志工,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從印尼來的移工、看護工和學生,協助他們填寫資料;甚至有機會就去探訪他們,幫助他們實際的需要,也因此帶領不少人信耶穌。

張牧師也進到監獄教化傳福音,還進到南投收容所佈道,帶領不少人信主。他遇到在監獄的印尼人,其中有不少人是因受到雇工虐待而殺人。監獄的食物對印尼人來說很不習慣,由於不吃豬肉,只好吃素菜。當張牧師接觸他們時,便與他們做朋友,帶牛肉麵給他們吃,他們很喜歡,他並一邊傳福音給他們,至今已經為40人施洗。

監獄傳福音領人受洗。

四、成為工廠的員工,向移工傳福音。張牧師說,牧者或宣教士透過員工的身分,尤其是基督徒的工廠,就有機會向他們傳福音。他也期待未來有更多教會和印尼教會合作,支持生活費和簽證,差派更多宣教士進入他們當中。

宣教從被動到主動 與人同得福音好處

中台神學院趙大衛院長在會中表示,現在是宣教的時刻,這次透過研討會從不同面向來看當今「宣教新契機」是什麼?他說,過去門徒在被逼迫中,逃往哪裡就把福音傳到那裡。但是從使徒行傳十三章1-2節的記載看到,初代教會五個人在禁食禱告後,聖靈啟示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神召他們所做的工。

過去門徒宣教是被動,後來門徒因著聖靈感動,被差派出去主動宣教,直到如今。末後的日子,有戰爭、地震,從烏俄戰爭到以哈戰爭,第三個戰爭熱點在哪裡?台灣在這個環境下,也受到國際關注,因此台灣非常重要。

趙大衛院長。(圖/李容珍攝影)

趙院長說,大陸幾年前關閉所有傳福音的門,許多宣教士轉到台灣,進入到社會各層面。他期待透過研討會,讓台灣的基督徒看見我們宣教的目標,如哥林多前書九章26節所說:「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雖然宣教工作很多,就像保羅一樣「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哥林多前書九章20-22節)最終目標期望「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會中並有校園書房出版社社長莊逸宏牧師分享「新世代的學生福音工作」,基層宣教訓練學院院長杜林茜分享「台灣宣教路」,談台灣基層宣教的呼聲;中台神學院企畫主任兼愛媒體發展協會執行理事長黃仁宇,分享「打開福音任意門」,在疫情中透過實體和線上課程,協助更多教會運用新媒體,反 映良好。他深願未來福音拓展沒有圍牆限制,也沒宗教種族隔閡.,在聖靈工作中,喜樂交流、自由互動,打開福音任意門。

黃仁宇牧師在會中主持並分享。(圖/李容珍攝影)

研討會合影(圖/李容珍攝影)

會前敬拜(圖/李容珍攝影)

會場(圖/李容珍攝影)

會場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