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好牧人

《從受難到復活》哀慟的人有福了!—哀慟不是終點,是得安慰的起點

檢舉
白恩拾 白恩拾 追蹤
為罪哀慟,是敬虔的憂愁,使人蒙福。如果身陷罪中太久,罪會癱瘓人的疼痛感。良心變得剛硬冷酷,不再哀慟……

◎白恩拾(牧師,基督教恩約協會理事長)

經文:馬太福音五章4節;哥林多後書七章9-13節

受難節,是基督徒操練哀慟的時刻。基督要人喜樂;有時,也要人學習哀哭。哀慟不只為不幸的事,它也是基督徒正常的靈修操練。

兩千年前的受難節,上帝的兒子擔當人的罪在十字架上死了。奇特的是,基督死時,四福音書沒記載有人哀哭。照常情,當時必有人哀傷哭泣。但我們來看看福音書上的記錄:馬太福音說道有人害怕;馬可福音指出很多人遠觀;路加福音提到有人捶胸,有人歸榮耀給上帝;約翰福音則記述兵丁忙著分搶耶穌的衣服;都沒提到有人在哭。福音書第一次記載有人哭,卻是在沒必要的時刻—基督復活的早晨,馬利亞面對主的空墳哭泣。

基督要人學習哀慟
今年受難節,讓我們來學習哀慟,因基督要我們哀慟。祂說,哀慟的人有福了。但我們往往不懂得如何為蒙福而哀慟,因為我們常被教導「不要哭」。

錯誤的神學教人追求財富、健康和「得勝」,告訴我們只要歡慶,不要哭。哀哭是沒有信心、失敗者的特權,「得勝有餘」的人不會哭。另外,物質主義也教我們要快樂,在美食、性關係及消費中享樂。人生苦短,何必哭!但基督的登山寶訓開頭就教人學哀慟。祂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五章4節)我們會沈溺在絕望和失敗的感覺,卻不見得懂哀慟。但基督的哀慟,需有人引導,才能得安慰。

古代迦帕多家三智者之一,教父尼撒的聖貴格利(St. Gregory of Nyssa,AD 335-395)是位好導師。他離使徒時代不算遠,非常能體認初代信仰的真諦。貴格利建議我們爬「雅各天梯」(參創世記廿八章),即基督說的八福(The Beatitudes,參馬太福音五章1-12節)。循著天梯,一階一階爬到父上帝面前。他那超過一千多年深邃的洞見,越發被今人肯定與重視。

我們當然不該無情地對受苦的人說:你在哀傷,太好了,你有福了。對待失喪親人,或身心遭遇災禍的人,我們該做的是與他們同哭。

敬虔的憂愁與世俗的憂愁
但基督的哀慟不屬這類。使徒保羅說,我們的生命有兩種憂愁。有的憂愁是好的,因為那憂愁會引導人悔改。保羅稱這是「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或「敬虔的憂愁」(godly grief)。另一種則稱為「世俗的憂愁」(worldly grief),這是不好的憂愁(參哥林多後書七章9-13節)。

當人在犯罪中生活,罪就會傷害人的靈魂或身體。犯罪雖給人縱慾的快感,但終究會使我們不快樂。因為罪破壞了我們內在人格的誠信與整全,又破壞我們的自信心和人際關係。我們可以假裝罪的破壞不存在,但人裡面「世俗的憂愁」,會叫人有享樂的快感卻無法真正喜樂。如果我們不想活在那個憂愁中,就要起身為罪哀慟悔改。

普天之下,只有呼求主耶穌的赦免,能救我們脫離魔鬼邪惡的轄制。為罪哀慟,是敬虔的憂愁,使人蒙福。如果身陷罪中太久,罪會癱瘓人的疼痛感。良心變得剛硬冷酷,不再哀慟。不哀慟,並不代表有喜樂,而是人的心被憂愁麻痺,而這憂愁不能給人益處。這是第一層在道德倫理上的哀慟,讓人悔改得救恩之福。

當我們對罪惡有警覺,像聖使徒和聖先知一樣,我們就不會持續在犯罪中生活。如此,我們就不必常為許多罪,諸如拜偶像、淫亂、說謊、貪婪及仇恨等悔改。那麼,我們是否不再需要哀慟?

如果這樣,基督八福的「安慰」之福將中止。應該不是這樣的!我們即使不犯罪,也可察覺到:人生因有太多缺陷和不完美,太多風雲變幻的意外,使人轉瞬失去歡樂。生命的本質欠缺一種豐滿的快樂,故令人憂愁。教父稱此為人的憂愁。然而,這種憂愁也是好的,它可以成為人靈魂的「嚮導」,領我們尋找最大、終極的善美。這樣,我們來到第二層的哀慟:對人性存有的各種侷限,帶著屬靈的哀慟。

洞穴生活的比喻
打個比方。有兩個人在一個暗室洞穴裡生活。一個人是從有陽光的世界被抓進暗室中,另一個人生下來就在暗室長大,從未見過陽光。此兩人對於失落陽光的災難,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前者有很深的憂愁,後者卻不覺得看不見陽光需要憂愁。前者竭盡所能想再見陽光,後者則覺得維持現況好得很,無須改變。

同樣的,一個經驗過上帝光照的人,被道喚醒了,知道什麼是真美善。今世生活對他而言,像拘禁在暗室洞穴中,靈魂會有很深的哀慟。他知道陽光是燦爛的,和風煦煦是美的。他知道那看不見的光、被剝奪的明亮是什麼。他渴想重回真光普照,自由和明亮的美善之中。但我們如何對從未見過真光的人,講述那看不見、非受造及非物質的善呢?我們與永恆之光,超越一切的美善之間,隔著無法跨越的距離!祂的美善如何能進入我們的靈魂意識中?而且當我們越認識祂那遠超人所理解的真實,我們靈魂的憂愁就越發深重。

為靈魂哀慟 得見基督真光
但是,當基督恩典之光恢復我們的人性時,我們便知曉這暗室洞穴非我家,我屬於樂園天國。我們看見,繼續維持現狀是悲慘的,不是福樂。啟示之光也使我們明白,我們是照上帝的形像所造,要統管世界宇宙。

但現實的我,卻常常被慾望和腐敗轄制,像個奴隸活著。我們的脾氣、理性、慾望、感情及意志,本要享受尊嚴與自由的生命。現在卻面對疲倦、老化及疾病的催逼,它們就像暴君般整天壓迫人們。慾望在靈魂的城堡中坐鎮,指揮人去做人不想做的,妨礙人去作人該做的。人不想故意犯罪,但人性的殘破和有限,卻讓我們常常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肉身的朽壞與靈魂的疾病,雙重纏繞人性。使我帶著淚水吶喊:「我真苦啊!」我成了慾望和朽壞的奴僕。為此,基督呼喚世人為靈魂的光景哀慟,直等復活來到。流傳在東方教會「耶穌禱文」,這時可給人安慰和盼望:「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憐憫我這個罪人。

祈求復活的主 早日降臨
我們也要為還沒找到復活的主哀慟—我知祂已復活,墳墓已空,但還沒見到祂。我們像馬利亞一樣哀哭:「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哪裡。」(約翰福音廿章13節)我們面對空墳哭泣,那也倒好。因我們是知道祂是活著,只是找不到祂,要等祂來找我們。所以,我們還要在受難節哀慟,為求救主早日回來,與我們相會而哭泣。

每年受難節,我們都哀慟地「吃摩西為逾越節開的菜單」,如同以色列民當年烤羊肉和著無酵餅和苦菜。我們吃的是基督捨身的愛宴,吃完要出埃及保命。我們不能把最後晚餐當慶功宴,為地上要朽壞的財富、健康和勝利大肆慶祝,隨心所欲加菜添酒。

這種吃法,會使人沈睡忘記禱告,甚至貪食而死。逾越節的「菜單」,要哀傷地吃。但在上帝面前的哀傷,都會與上帝的喜樂相連。懂得為今日為奴而哀慟,就會迎接明日出埃及之樂。我們不該為今天比人家少玩或少吃而哀哭,因我們是刻意要這樣做,好換取永世的喜樂。這是今日生活的雙重性。

使徒保羅說,主耶穌基督的父,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後書一章3節)。當我們親眼見到那位最大的安慰師時,我們的靈魂就要得著永遠的安慰。基督的哀慟不是終點,是得安慰的起點。上帝一定會安慰那些願在今世哀慟的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0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剛剛好
2024-11-0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它帶給我的震撼與釋放無與倫比
2024-11-0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詩篇靈修】孤獨中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