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好牧人

【箴言專欄8】數位時代的智慧型父母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劉幸枝(華神推廣教育處處長,教會顧問牧師)

近代受到社會學與文化研究概念的影響,開始有了「嬰兒潮一代」、「X世代」、「Y世代」、「Z世代」等名稱作為識別記號,標示出各世代價值觀的差異性。以Y世代為例,他們是1981到1996年出生的人,他們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長大,對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有相當高的熟悉度。

許多年前,美國時代雜誌曾以「救命啊!我的父母是Y世代」為題,探討這些較多活在被鼓勵讚美之下、成長過程備受寵愛、容易自我中心的Y世代,一旦步入為人父母的年齡,在育兒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情形。

舉個切身之例,某次在公眾聚會中,我看到一個青少年無視他人眼光或趴或躺,毫無規矩可言。後來得知這孩子的Y世代父親有嚴重手機成癮的問題,不只缺乏自制力、抗壓性不好,亦不知如何管教孩子;母親本身也是紀律鬆散的人,多次面臨遭開除危機,卻始終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總是被主管挑剔!

管教是一種愛的教育
並非每個Y世代的父母都會有上述現象。但確實有許多數位原生世代經常在線上,常透過網路取經,儼然如同與傳媒共養他們的下一代。或許我們會產生疑問:箴言中關於教養兒女的經文,是否已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對Y世代的父母來說,許多內容涉及「管教」和「責備」等詞彙的教導,是否應該在現代教育指南中淡化?

讓我們先來探究其中的一些智慧格言,例如:箴言十九章18節:「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二十九章15節:「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

有些人在看箴言這幾段經文時,誤以為箴言強調「體罰」。其實,這些經文強調的核心在於管教,而不是杖打。「杖打」是強調父母有管教兒女的權柄。如果父母濫用了權柄,甚至採用嚴厲的體罰導致兒女身心創傷,那絕不是箴言教導的目的!聖經也提到:「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六章4節)

在這個強調愛的時代,箴言早就已經提到「管教即是一種愛的教育」。因此,箴言十三章24節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同樣,申命記八章5節也說:「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上帝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父母善盡管教權柄,正是仿效神對祂子民的作為。

敬畏上帝發揮正向教養功能
永光化學企業榮譽董事長陳定川長老夫婦受訪曾提到,他們從未打過孩子,但兒女卻自幼學習敬畏上帝,尊主為大。妻子吳麗姬表示,雖然她曾被小孩激怒,但她通常會跺腳以傳達怒氣,這是一個有力的表達方式,同時也讓她有了情緒緩衝的空間。孩子們也能從她的動作中意識到母親被激怒,必須適可而止。這種作法讓我聯想到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到的「積極暫停區」,避免造成更大的衝突或憾事發生。

陳長老夫婦雖不責打孩子,卻充分發揮「正向教養」的精神,也就是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帶領他們讀經、禱告,學習敬畏上帝。他們三位兒女的名字分別出現「信、望、愛」三個字,反映出父母關切兒女的靈性與品格。

箴言二十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段經文強調,父母在教育子女時需具備「遠見」,不是僅考慮子女的學業和職業發展,更要著眼於他們一生的全貌。孩子有好的學業成績、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都只是過程,個人品格和情緒發展才會是影響一生的關鍵。

在出生到三歲的階段,孩子的腦細胞和神經系統迅速發展,這些神經網路的形成,奠定了孩子未來學習、語言和創意能力的基礎。在這個階段,親人扮演著塑造孩子神經系統的關鍵角色,透過愛與智慧的引導、提供紀律和訓練,影響孩子的生活軌跡。

祈求得到養育兒女的智慧
兒童心理專家約翰‧羅斯門(John Rosemond)曾指出,「上帝的教誨是教導孩子走向他成人後當行的正路,而當一個人根據上帝的教誨來行事時,任務就會變得相對簡單,儘管並不一直都是輕鬆、不費力的,但是當人們遵守上帝的教誨時,上帝的大能就會協助他完成上帝交代他的任務。祂不會把當父母這件事複雜化,但我們人類卻會!而當我們愈是不遵守上帝某部份的生活計劃,那部份的生活就會變得更複雜、更困難。

在今天的時代,「父母學」成了一門重要的功課。直升機父母、無人機父母、除草機父母等名詞應運而生,讓我們看到父母難為。年輕夫妻不願意生育的原因除了經濟考量,還包括「不知道如何教養孩子」。這可能是因為一些父母過度保護掌控,或過度放任不管,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負面形象,對將來擔任父母的信心喪失。

天下沒有完全的父母,在管教過程不摻雜一些個人的感覺是不可能的。所以希伯來書十二章10節:「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為人父母若是敬畏上帝,即使智慧不足,或教養兒女的經驗不足,並不代表他們是失敗的,父母們還是可以來跟上帝求告智慧,求神引導。

兒女需要智慧型的父母
蘇姍娜‧衛斯理是教會歷史上最被人津津樂道的「虎媽」。她一肩承挑教養十九名兒女的重任,其中兩位是影響18世紀英國教會和社會極其深遠的約翰‧衛斯理及查理‧衛斯理。在沒有托兒所及安親班的時代,每天她都幫孩子安排作息,每週一次單獨跟每個孩子說話、禱告,如此持續了二十年。由此可知她是一個很有紀律的人。

她訂了十六條家規,其中包括:孩子一開始學講話,就要開始學禱告;哭鬧無效,只有禮貌地請求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知錯能改可免懲罰,這樣才可免去孩子掩藏錯誤而謊的陋習……。她說:「孩子的意志一旦馴服了,能尊敬聽從父母,許多不成熟幼稚的行徑就會逐一消失,他們就能敬虔度日。

在園藝界有一門特別的學問,那就是對樹木進行整枝與修剪。為了讓樹木能夠良好生長,通常需要在一段時間內使用固定的線來整理樹枝(樹姿),並且定期修剪它們的枝葉,使樹形優美同時茂盛生長。教育子女也是如此。

箴言雖未教導父母如何培養出資優生,但強調教化子女成為人格成熟、健康的個體。這種教導不僅對子女的生命有益,也對整個社會、國家,甚至是自身都具有益處。正如箴言二十九章17節所說,「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

我們可以從箴言中的提醒看到,即便在數位時代的今日,兒女最需要的恐怕不是一台功能最新穎的智慧型手機,而是智慧型父母啊!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