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在牧師、教師、機構主管和 家庭責任間遊走 - 吳慈恩職場獲獎無數 看似順境卻靠主度過不少難關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吳慈恩副教授全家福。(圖/吳慈恩臉書)
現在兩個兒子都成年了,從2020年先生發現罹患癌症,是她和兩個兒子輪流全時照顧。近期她發現胰臟腫瘤,則是她先生和兩個兒子輪流全時照顧。孩子已經長大,從被照顧者到成為照顧者,作為父母在心態上也需不斷調整,以面對孩子已經長大成人,需適應新的照顧關係變化。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台南長榮大學神學院副教授吳慈恩牧師,是藝術家的妻子,兩個兒子──醫師和心理師的母親;也是學校的老師,常陪伴及輔導年輕人走過婚姻、家庭風暴。在多重角色扮演之下,外表看似一帆風順的她,卻經歷不少難關,但她相信,「上帝要攔阻的事,祂必保護我們;祂若允許我們身體承受一些苦難,也會施予恩典。」

2月初,在策畫藝術家先生張正裕的陶藝展時,沒想到開展前她在學校授課時,從胸口到腰腹部劇烈疼痛,不得已送急診;先後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和MRI檢查,最後裝設胰管支架並住院17天。她出院後,調養了一個半月,等候胰臟消炎;沒想到4月中旬再度住院,經檢查發現胰臟有腫瘤,壓迫到狹窄的胰管,造成急性胰臟炎。經過切片手術及置換支架,並預定暑期進行手術。但她相信神有祂的美意,平常不說話的胰臟,竟然會疼痛,讓她能提早發現腫瘤,並提醒她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這都是神的恩典!

先生罹癌治療中 日前又開畫展
她的先生藝術家張正裕,早在2020年6月,就發現罹患淋巴癌第四期,在治療中去年8月竟然又復發,因此接受臨床試驗計劃進行標靶治療,預定今年9月可以完成所有的治療。她說,過去經歷這些艱難,他們全家堅信倚靠神的恩惠,帶領他們走過幽谷。

電影《媽的多重宇宙》描寫一位母親遊走在平行宇宙的多重身分,同時干擾自我和解以及自己和家人的和解。吳慈恩認為,電影談的雖是老議題,但也讓我們了解到現代媽媽遊走不同身分、心境的改變,以及在多重身分和壓力下,缺少自我認同,卻要承擔整個家庭的衝擊與壓力,是很多現代媽媽的所遇到的。

吳慈恩副教授和藝術家先生張正裕。(圖/吳慈恩臉書)

一度身兼父親牧師工作 深得公婆疼愛
然而,吳慈恩又如何扮演多重角色?她在高中時,因為學校辦美術季活動而與先生認識。她很早就獻身當牧師,婚前已經在教會牧會5年,後來獲得長老教會總會的薦派,並獲得美國長老教會的第三世界女性領袖人才培育的全額獎學金,到哥倫比亞神學研究學院攻讀神學碩士,主修實踐神學,攻讀教牧諮商。她說,當初在美國為了想趕緊返回台灣,她日以繼夜讀書,每天苦熬到清晨3-5時,因此提早取得學位,甚至在第一年暑假時,學校就通知她,會繼續提供獎學金給她,期待她繼續攻讀博士。但她最後選擇放棄,想要盡快返回台灣。

沒想到剛從美國回到台灣才3天,父親就因肺部大出血緊急送醫,住院兩個多月,三度病危。她回台灣前,就決定接任新樓醫院院牧工作,因此回台灣後,不僅要協助牧師父親在教會的牧會服事,還要向新樓醫院報到。

1990年,她在父母的祝福下結婚。婚後和公婆以及先生的祖母三代同堂;後來她生了孩子,變成四代同堂。

公婆雖不是基督徒,卻非常疼愛她,也非常敬重她,支持她在教會和醫院的工作,家事不讓她操心。連假日她想幫忙,婆婆還說:「好不容易放假,我做就好,妳就做妳會的事!」婚後她扮演人妻、母親、女兒、媳婦、牧師、教師、機構主管和心理諮商人員的多重角色。她很感恩婚後的前18年,得到先生的支持及婆家的照顧,以及娘家父母全心的關照扶助,讓她無後顧之憂地在教會、在機構服事。當2011年至2021年,四位老人家相繼離世,十數年來家庭照顧的重責加在肩頭上,但神也以祂至深的愛,讓她的父親吳銅燦牧師享96歲耆壽,讓婆婆在2018年受洗歸主,2021年90歲歸主懷抱,這些歷程她常存感恩。

二月住院時,雲嘉南退休傳教師長輩同工們的代禱與探視。(圖/吳慈恩臉書)

母親角色 最難是產後遇到不同難關
在扮演母親的角色上,她感到最困難的是由於自己自幼孱弱,醫師認為她不易懷孕。經過夫妻不住禱告,先把身體顧好;婚後近一年半,生了第一個兒子。但也因為生產當天僵直性脊椎炎發作,手腳完全失力,復健了一年半才慢慢恢復健康。

先生體恤她的健康狀況,不希望再生育。但是有感於年幼的長子,在家只有玩具為伴,希望有個弟弟或妹妹。她也流淚和先生一起禱告,雖然已是高齡產婦,但為了讓孩子有手足之愛,也懷上了老二。

老二由於腸痙攣無法順利蠕動,因而經常哭鬧。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保母,在坐月子期間,她成日抱著孩子,不敢放下來,每天睡不到三個半小時。當她正打算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幼兒,有一位教會的長老(時任家扶中心主任)獲悉後,努力為她找到一位具有保母專業訓練的女執事,並說服對方幫忙照顧她的孩子。由於她當時在機構的牧職,常為弱勢、單親和受暴的婦女奔波,責任也很重;有了這位愛主的姊妹疼惜照顧幼兒,讓她能繼續在禾場服事。

有愛心的保母照顧剛出生生病的次子
她也很感恩,有一天在機構晨更時,心中湧進一股溫暖;下班後去接孩子,保母說,當天早上孩子哭得很嚴重,原本要打電話給她,但想到如果打電話過去,她一定會馬上放下工作趕過來,把孩子帶去就醫;於是保母就為孩子跪求主的憐憫醫治,不住的流淚禱告,求神給孩子恩典。經過半個小時,孩子就穩定下來。保母也向上帝懇求,希望這孩子不要繼續服藥。她聽完後,就非常感動於保母的信心,更感謝神的幫助。

法務部103年第一屆推展修復式司法有功人士表揚頒獎後,與法務部部長、屏東地方法院檢察長合影。(圖/吳慈恩臉書)

至於吳慈恩如何工作、進修,又照顧孩子?她用一句話「有子萬事足,唯有睡眠不足」,來形容當時的情形。她說,在懷老大的時候,剛接任台南神學院牧範學博士班主任的戴俊男牧師,邀請她成為第一屆學生,當時她已經擔任高雄基督教家庭協談中心主任的職務,所以她當學生,又在協談中心工作,因此從懷老大、孕產照顧幼兒,直到生下老二後半夜寫論文,她才完成博士班的學位。

吳慈恩說,孩子跟著她上下班,日間再怎麼忙碌,中午也沒有休息,但是下班後,一定盡量準時接孩子回家,與家人一起用餐,夫妻全心在兩個孩子身上。只有等孩子入睡後,才會處理家事、課業,以及當老師後需要的備課。

吳慈恩也坦言,當她需要去各教會服事主日講壇時,就由先生帶孩子到教會子母室做禮拜,直到先生表示他在教會幾乎都在照顧孩子,無法專心聽道。她因此決定讓先生也能專心參與主日,孩子尚未能參加主日學前,她不再接教會主日的講道,沒想到卻因此受到攻擊,也招致一些同工、基督徒的批評和誤解。

吳慈恩全家福。(圖/吳慈恩臉書)

在台灣發生重大災難時,她從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台南維冠大樓地震倒榻事件等,她都立即受邀前往第一線參與救災,並預備受災者心靈重建計畫,以及規劃長期的陪伴與重建工作。她曾獲得內政部91年推動家庭暴力相對人鑑定制度有功人士表揚、內政部93年度全國推動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工作有功人士表揚、法務部99年推展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有功人士表揚、法務部103年推展修復式司法有功人士表揚等等,在任教學校也獲得100學年度校績優導師獎,101學年度優良教師獎。

她以「行公義好憐憫,謙卑與上帝同行」作為行事為人的標準,但她在職場,也遇到很多負面的事件,但她相信「上帝的意思總是好的!」來面對,她堅持總要有顆忍耐的心追求永恆的意義,繼續往前走,上帝的旨意就會顯明。

現在兩個兒子都成年了,從2020年先生發現罹患癌症,是她和兩個兒子輪流全時照顧。近期她發現胰臟腫瘤,則是她先生和兩個兒子輪流全時照顧。孩子已經長大,從被照顧者到成為照顧者,作為父母在心態上也需不斷調整,以面對孩子已經長大成人,需適應新的照顧關係變化。兒子們也常提醒她不要那麼辛苦,要先照顧好自己。「在黑暗中,我們只有朝光明的方向走,也許只有一點星光,總要看見希望!」

相關新聞:

現代母親的多重宇宙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0-11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從「舊貌新顏話灕江」看見永不改變的神
2024-10-10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埃及重磅發現:摩西時代古劍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