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你投的是情感?還是神的公義? 王崇堯牧師:不被集體情緒鼓譟 按屬天價值選出合宜未來領袖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洪嘉蔚 追蹤

【記者洪嘉蔚/綜合報導】再過一週就迎來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就在各候選人積極表達對治理的願景及規劃之際,人們也不斷在思考,手上的關鍵一票要投給誰?

許多基督徒面對政治議題,會嘗試從聖經裡面找答案,明辨喧鬧的選舉百態和錯綜復雜的社會議題,在每一次選舉中實踐聖經教導,是基督徒應抱持的積極態度。

目前台灣教會對於談論政治趨於保守,台南神學院前院長、退休教授王崇堯牧師受訪時,首先從政教分離的觀點,指出基督徒對政治神學的誤解,再剖析如何避免在選舉期間被「集體情緒」鼓譟而影響判斷,並學習在參與政治的過程中,做合神心意的選擇。

基督徒對「政教分離」的誤解
王崇堯牧師指出,基督徒對政治的看法常有一誤解,以為耶穌所說的「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參馬可福音十二章17節)是今天「政教分離」的原則;卻忘了耶穌時代並沒有「政教分離」這回事,當時的人也沒有這樣的認知。

若仔細查考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關於「凱撒的物」這段記載,可以看見是猶太領袖法利賽人結合希律黨人前去詢問耶穌,猶太人可否納稅給欺壓他們的羅馬皇帝凱撒?

王牧師指出,法利賽人是正統猶太人,納稅給凱撒是侵犯上帝的權力;然而希律黨人卻是希律王的部屬,他們的權柄來自羅馬,當然要奉承羅馬政權,強迫人民納稅給羅馬凱撒。雙方的政治立場不同,耶穌的回答一定兩邊不討好。但在「政教合一」的時代背景下,耶穌回答:「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時,我們可以解讀為是一種對上帝的「信仰告白」。那就是在基督徒的信念中,什麼是屬於凱撒的就歸給凱撒,什麼是屬於上帝的就歸給上帝。

王崇堯牧師。(圖/本報資料照片)

集體情緒維持太久 將使社會分裂瓦解
人們可能會以為,民主社會的選舉行為,最後都會依個人的喜好來投票,但其實不然。王牧師說,長期以來台灣人的政治行為很有可能都是由集體認同感所策動,而非個人意志。黨派歸屬與認同經常是基於「族群情感」,或是被「相互理想」或「相互利益」所驅使。

「族群情感」通常是從長輩繼承而來。王牧師表示,台灣不同的「族群情感」,會在選舉時各自發揮不同的影響,端看一個族群所形塑的危機感的強弱,及有否造成想去投票的強烈動機。如此一來,選民投票行為未必是建立在其對問題的事實理解,及要選出什麼人才能解決問題的考量上。

「我們會發現,族群情感或黨派利益可能才是我們政治世界觀的核心。」王牧師表示,現在的選舉政策的討論並非最重要的事,一群支持者挑動選民間的族群情感,以增強群體團結及認同歸屬,反而影響力更大;而一個群體對敵對者的厭惡程度,就會成為催票的驅動力。

「如果這樣的方法在選舉中發生效用,可想而知我們未來的每一場選舉,就有可能會繼續如此操作。」王崇堯牧師指出,最常見的就是將對手操作成某一種令人討厭的社會特徵(包括社會經濟地位、區域、種族、宗教,甚至性別或性向),來累積其被「仇恨」的厭惡感。

這樣的參與選舉方式並不是相對理性的,因此王崇堯牧師呼籲,無論自身的黨派、族群情感為何,人們都應該理解,群眾不安或不滿的集體情緒是必須被抒解或醫治的,不應被鼓譟成仇恨。因為仇恨的「集體情緒」會弱化社會心智,對任何人都是有害無益。

「選舉期間的集體情緒,雖然可讓整個社會結構暫時鬆動,大眾一些不滿情緒暫時抒解,但它不能持續太久或被無視,否則社會終將分裂瓦解」,王牧師如是說。

選出實踐公義、服務人民的領袖
他建議,基督徒看待政治與選舉,可以從三個面向切入,思考投票時的選擇:

首先是「信仰告白與上帝的主權」。王牧師指出,基督徒若明白上帝的主權性,就會明白神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事實、監督領袖;從神學的脈絡思考,耶穌基督彰顯了神拯救世人的力量,在政治運動中,領導者也會想要在治理上有開創性,並提出其願景。

王牧師表示,若政治的力量行在上帝的旨意中,就會帶出公義和愛的願景,基督徒就能看見上帝的主權,更顯出哪個候選人提出的政見,比較合神心意、誰是真正運用權力在服務人民、實踐公義。

建立彼此之間同理的情懷
第二個原則是「道成肉身」。追溯歷史,台灣的社會人口結構除了原住民,是由移民社會所組成。人們對原鄉的情感會隨著時間的進展,展現其強弱。王崇堯牧師比喻,我們就像是來到迦南地的新住民,彼此尋求共同的記憶,再用平等的觀點,找到屬於我們的「十誡」,來達到更平等的社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因此道成肉身的重要性在於,如何讓信仰、文化背景,和對這個地方的期望做為基準,從上帝的權力應用角度,去觀察每個提出觀點的政治人物如何使用力量?也從屬天價值來思考,什麼是應當做的?什麼是不應當做的?

藉由選票顯出基督信仰價值
「道成肉身」的意涵中,更道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接納的重要。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界,體驗人類的痛苦,再用同理心去體貼受苦的人。他認為,面對多元文化,我們在選舉投票上必須有這樣相愛的情懷,才不會導致分裂。

第三個原則是「人性化」。基督教的普世價值,是耶穌基督的救恩是全人類的福音;因此從「我們被上帝創造的意義為何?」來思考,就能明白人權的真實意義為何?以及從神的律法來看,人權當如何被維護?

套用到政治上,我們要把眼光放在永恆價值上,才能夠跨越人與人之間的限制,一起思考什麼樣子的社會權力被使用,才能夠讓社會更好。王崇堯牧師表示,「對人類的苦難有悲憫、想要解決大家的問題」是我們在選舉領導者時,所要保有的核心準則。

當然,候選人提出的政見與藍圖,不見得完全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價值,即便是基督徒政治人物,也不見得能完全實踐;這時候就要思考哪一個候選人的藍圖更像是上帝對這個地方的心意?也間接思想,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如何向社會發聲,主動監督政府有沒有確實行使神所賜的治理權柄?

你投的是情感?還是神的公義?
王崇堯牧師指出,從主耶穌、使徒保羅,以及教會教父所面對的政治環境來看,初代教會的基督徒無論在國家迫害下,或在羅馬帝國國教的祝福下,也都會掙扎於「誰是主?」這個生命不可或缺的信仰告白。

王牧師認為,這可作為今日台灣基督徒的借鏡。我們如常向國家納稅、參加不同政治選舉活動,但當選舉國家領袖時,究竟是依循我們的「族群認同意識」、「政治認同意識」;抑或是以信仰告白中唯奉耶穌為主的「基督徒意識」,來選出誠實、能行出上帝公義、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的參選人呢?

相關新聞:2024台灣大選 教會和基督徒的信仰實踐課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