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生不如死還要生養眾多?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生不如死」這四個字已經出現了新的意義。

台灣這兩年出生率低於死亡率,新生兒持續減少至15萬多(過去是40萬),被形容為「生不如死」,簡單說就是「人口減少」。在整個亞洲各國都處於「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下,大家確實開始擔心,未來的生活品質會否真的出現「生不如死」的悲嘆!

雖然,國家人口可以透過開放移民來解決,但是牽涉到的文化與社會風氣等因素,會非常直接影響生活品質,更不用說因為工作人口驟減,可能引發的健保跟老人年金破產的危機。

在這樣的現實下,基督徒真的還要生養眾多嗎?

回溯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初衷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回溯到當年「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初衷。

大家都有去過主題樂園遊玩的經驗,如果冷冷清清就會有「掃興」的感覺;也就是說,在「歡樂」的氣氛下,我們很喜歡看到人群彼此渲染,就像任何奪冠球隊都會有遊行慶祝,連陌生人都會相互擊掌,這就是「生養眾多」的背景——因為活得開心。

上帝造人的時候,整個世界充滿活力,每天都是喜樂洋溢,當然就是「生養眾多」的氛圍。

綜觀人類歷史,只要時代充滿「希望」,出生率就會自然上升。包括世界大戰之後,我們渴望看見新生命,所以50年代就會有一年40萬嬰兒的高峰;當時社會雖然窮苦,但是人心有希望,渴望活下去,大家都願意生孩子。

在那樣的農業社會,人口就是國家戰力,家裡多一個人等於田裡多一份活;只要忍一忍,未來的美好指日可待。

只不過短短幾十年,社會氛圍已然不同。現代人活得很累很煩,壓力巨大無比,各種精神疾病環繞,加上政經局勢與極端氣候等無解的難題糾結,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子,不管政府祭出多少獎勵生育的政策都無效。

婚姻家庭須付出大量心力經營
在此情況下,基督徒該如何看待生育?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面來說。首先,「生養眾多」的原則,到了新約已經出現轉折,因著主來的日子近了,保羅是主張「免去婚姻纏累」的,除非真的很想結婚,否則不必勉強。

這樣的立場非常務實。保羅沒有禁止或反對結婚,但是他明確提醒婚姻的危機,若整個世界都活得很辛苦,何必生養眾多?這當然跟我們習慣的傳統思想不同,我們是主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但是面對現實,我們會發現保羅的主張是相當睿智的。

婚姻家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經營與溝通,教育小孩更是勞民傷財的苦差事。若當事人都沒有享受到人生的喜樂,怎能期望他們養出樂觀積極的下一代?

忙碌的現代人確實在婚姻家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且養育出許多不快樂的下一代,所以從「大環境」的惡劣來說,基督徒不婚不生是可以理解的。

活出在裡面的比外面更大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若基督徒能活出「在我裡面的比外面更大」的確據與態度,即使沒有任何津貼,我們還是樂意生養眾多的,因為這是創世記的原則。

以台灣為例,基督徒應該是被鼓勵生育的。因為從屬靈角度來看,台灣是蒙福之地,上帝差派許多宣教士耕耘這塊土地,而台灣人民善良單純,心思細膩;只要基督徒足夠用心生活,我們確實有機會勝過末日的許多挑戰,靠主得勝養出許多敬虔的兒女。

當然,這絕對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是並非不可能。

舉例來說,當大家從新聞看見,有基督徒法官判決離婚官司時,寫信給八歲的小孩,我們就看見了希望。當然不會有人天真地以為,這封信就可以扭轉這個孩子的一生,但是我們至少不必放棄。不能阻止悲劇,不代表我們不能夠醫治傷害。

只要努力,機會是存在的,這就是基督徒對末日的觀點。別忘了在啟示錄揭開的許多災難中,神面前一直都有「琴與金香爐」的敬拜,意味著「不管環境多惡劣,我們都可以活在神掌權的把握中」。

生養眾多是希望也是責任
但若是我們的信仰持續表面化與儀式化,在熱鬧的宗教活動中卻缺乏真正的活力,沒有當年宣教士那種「一粒麥子落在土裡」的氣魄為這塊土地擺上,那麼,生養眾多也就是宣告的口號,年輕基督徒也不應該傻乎乎地生小孩。

生養眾多是一種希望也是責任,我們一面呼籲基督徒勇敢響應這個呼召,一方面也呼籲教會要強化信仰的深度,讓年輕人從靈裡深處感受活著是值得的,辛苦是值得的。

同時,基督徒團體也必須認清養小孩的現實困難,而提供年輕夫婦更實際的幫助,甚至提供經濟支持及教育資源。美國許多基督徒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因此有許多共學團體,家庭之間盡量提供具體有效的資源,例如協助照顧小孩、教育小孩,衣物與玩具共享,畢竟「彼此相愛」不是嘴巴說說而已。

「生養眾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氛圍,這才是值得所有基督徒共同努力的方向!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2-11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波霸奶茶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