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宜汝/採訪報導】台灣寄養家庭不足,在缺少扶持相關資源的狀況下,你還願意開放自己的家,擔任寄養家庭嗎?
來台宣教三十二年的橋頭主愛教會歐文忠牧師,與太太生育三名子女以外,又領養兩名台灣原住民孩童,並長期擔任寄養家庭,在上帝的引領下,歐文忠牧師夫婦不斷看見許多機構的孩子需要寄養家庭的愛與溫暖,因此在參考國內外寄養家庭模式後,發展出「台灣一二七關懷的社群計畫」。並以雅各書一章27節「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做為計畫名稱。
充滿愛的家可減少孩子的憂鬱症
許多兒童與少年的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抑鬱症,來自於一個沒有愛的童年,例如成長在安置機構裡。台灣每年有將近9000名兒童或青少年受到不當對待,去年就有近3000名兒少進入機構安置,然而這些童年期間曾經遭到的心靈創傷,仍會跟隨著孩子,影響其身心發展。
根據研究顯示,再好的安置機構,沒有辦法如寄養家庭一樣,給予孩子更周全的關懷,以及如父母的愛。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研究報告發現,寄養機構中的兒少,有高達5成的機率患有終身精神疾病,比平均高2成,其中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症是一般兒少的1.5倍、憂鬱症為6.7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41倍。此外,在機構中兒少6個月的精神疾病為28.9%,也高於一般台灣兒童和青少年的25%。
寄養家庭卻步的原因是「孤單」
然而台灣的寄養家庭比例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歐文忠牧師表示,國內外的寄養家庭放棄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太孤單」。
歐文忠牧師說:「通常寄養家庭放棄的原因,不是小孩壞、不聽話,而是照顧者很孤單、沒有伴,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困難,其實只要會友一句『你最近好嗎?』、『我可以為你祈禱嗎?』,就可以給他們很多心靈上的慰藉和支持,知道有人關心他們。」
歐文忠牧師表示,美國的寄養家庭事工15年前就開始與教會事工相結合,讓寄養家庭的留存率高達97%。根據美國喬治亞州公共服務部的資料,這些家庭認為他們在教會所得到的支援,讓他們能夠繼續照顧寄養孩童。台灣也可以朝這個模式進行。寄養家庭是否合格與受訓等,都會由家扶中心進行專業輔導,而教會是建立感情、從旁協助、安排短暫替手、兒童課程、活動安排等等。透過會友的彼此互助和代禱,可以凝聚力量,作到「找到新的寄養家庭」和「支持已經在作的寄養家庭」。
溫暖和愛 翻轉孩子的一生
以自身經驗為例,歐文忠牧師認為透過整個教會幫忙照看小孩,小孩不但有溫暖的家,更能與會友互動,會友們的溫暖問候、祈禱,都可以增加他們社會學習的機會。當寄養家庭需要有人協助時,教會也會有人可以出面幫忙,例如歐文忠牧師就曾經在孩子來寄住之前,請會友協助刷油漆、裝修家具等等,雖然看起來是小事,但是會對寄養家庭來說是很大的支持。
最重要且帶著永恆影響力的是,關懷的社群是由教會裡充滿愛心的成年人所組成的,他們與耶穌基督有著緊密的關係,而且依據聖經的價值生活。當他們在照顧這些寄養孩童時,必然會將正確的價值觀分享給他們正在照顧,未曾認識神的愛的孩童,透過正面的信仰力量,改變孩子們的一生。
橋頭主愛教會陳玉桂傳道表示,對整個信仰群體而言,從老到幼都在學習以上帝的愛接納、包容、理解及愛這些需要被安置的孩子,幫助弟兄姊妹在生活中實踐聖經所教導的真理,在過程中,無論是教會的寄養家庭本身或是參與在當中的弟兄姊妹也會面臨很多的挑戰,但卻也在當中倚靠神的恩典,如希伯來書十章24節所說「學習彼此相顧、激發愛心,並勉勵行善」。
家扶與教會積極推動台灣127
寄養家庭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覺安全感和溫暖。莊雪華督導表示,有些孩子來自於家暴、虐待的家庭,常期處在創傷之下,而寄養家庭可以提供比機構更多的愛、安全感和照顧。目前以家扶中心僅有34戶寄養家庭,因此非常需要有更多的家庭願意至家扶受訓後加入寄養行列,成為彼此的互補和幫助。
莊雪華督導表示:「我們也有一些寄養家庭本身是基督教,他們會帶孩子去教會參加課程和活動,如夏令營、冬令營、美語營,讓孩子們有學習、與外界有接觸外,也分擔了寄養家庭的壓力。透過教會的力量,成為寄養家庭的支持系統,這是我們樂觀其成的!」
目前參與計劃的台南聖教會高頌清牧師表示,南聖目前已有三戶寄養家庭,會帶著孩子們上兒童主日學,這些孩子們的狀況老師也都知道,也會加倍關心和輔導。在十一月13日於南聖舉行的「台灣127說明會」,也有超過十個會友填寫了初步意願調查申請表。高頌清牧師表示,南聖會持續鼓勵會友,成為寄養家庭的幫助者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