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全球暖化加聖嬰現象 全球發「燒」 學者引詩篇呼籲抗暑已是全民運動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根據緬因大學以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NCEP)數據為基礎的氣候再分析儀,測得7月6日的全球單日均溫飆升到攝氏17.23度,已經破了歷史高溫紀錄,科學家以「可能是地球10萬年來最熱」,來形容這樣高溫酷暑的極端氣候。

而在台灣,台東金崙以及台北社子島也陸續測得攝氏38.8度及38.6度的高溫,花蓮玉里甚至已經飆破了攝氏39.1度。在彰化員林,甚至出現道路指示牌被熱到融化。衛福部國健署發布新聞稿示警,截至6月30日,65歲的長者因熱傷害就醫者,已是去年同期的1.2倍;而18歲以下兒少因熱傷害就診的,更是近3年就醫人次的2.3倍。值得留意的是,光是7月1到9日,熱傷害就醫者就達274人次,是去年的2倍。抗暑熱大作戰,已是全民運動,「沒有人可置身事外」。

暑假孩子玩水仍要注意補充水分,慎防熱傷害。(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熱傷害人數增加 都市熱島效應須留意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指出,這波全球及台灣的熱浪,是全球暖化及聖嬰現象交互作用所導致的。地表、大氣及海水的溫度持續增溫,正值夏季的北半球地區,都深刻感受到極端高溫熱浪的侵襲,全球暖化讓極端氣候加劇,南極洲的海冰處在歷史最低的水平;台灣從2019年8月的「白鹿」颱風之後,已經破紀錄超過1,400天沒有任何颱風登陸。

台灣高溫趨勢圖

很多台灣人感覺是否「一年比一年更熱」?從中央氣象局的觀測資料,台灣從1911年到2020年,年均溫上升了攝氏1.6度,高於全球平均的攝氏1.07度。加上高度都市化發展,愈來愈多的水泥建築(包括路面、高樓大廈),取代了原本具有調節氣溫及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林蔭與草地;熱島效應加上濕熱的海島型氣候,更讓台灣的大氣環境、地表及地底猶如大型的蓄熱爐,夏季高溫攝氏36度的日數也有增加的趨勢。

舉例來說,像是如果身處在攝氏38度的高溫環境,體感溫度就是攝氏41度,若是穿的衣服不透氣吸汗,且沒有用帽子及陽傘遮陽,又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就會導致熱傷害。誠如國健署的統計,小孩及銀髮長者都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現正值暑假期間,很多放假沒有去安親班的孩子,白天都是由家中的阿公阿嬤照顧,外出的話要特別提高警覺。

汪中和說,現今全球及台灣的高溫酷暑現象,上帝早已透過詩篇十九篇5-6節來提醒世人:「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這裡的「熱氣」指的就是全球暖化的高溫熱浪。

而高溫溽暑加劇,也讓空調的使用更加普遍。溫度調得更低來消暑,其實也大大增加了排放至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讓戶外更難降溫。而台灣每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數,平均達645人,高居世界第二。全台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前三名,分別是新北永和區、新北蘆洲區及台北大安區。台北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更達9,127人,地狹人稠加上都市熱島效應,就更暑氣難消。

酷熱天氣恐延續到明年

汪中和提醒,今年台灣的7、8月會是炎熱的天氣型態,中央氣象局也已經提醒大家,當聖嬰現象發生時,冬季氣溫普遍會偏暖,也就是出現暖冬的天氣型態,冬天的日數也會較短,而從過往的經驗推估,聖嬰現象的威力會持續到明年夏天。也就是可預期的一年,台灣就是高溫少雨的天氣型態。影響所及,農作物的撒種及收成會受到影響;登革熱及腸病毒這些疾病的好發率會提高。而地表蓄積大量的熱能,也會化作地震的方式來釋放能量。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則提醒,台灣平均每年會有3-4個颱風登陸,但2020-2022這3年卻掛零,這是非常不尋常的情形。而從白鹿颱風之後,再也沒有颱風襲台,這跟全球暖化,導致台灣週邊的大氣及海洋環境改變有關。

而現在正在發燒的聖嬰現象,就是源自於秘魯附近的海域,海溫偏暖達到近攝氏3度,影響東太平洋往西太平洋綿延數千公里。聖嬰現象也會讓颱風生成後,因為在海洋上發展的過程,吸收到更多的水氣及熱能,形成強烈颱風的機率更高。氣象局推估,今年應該會有3-5個颱風會登陸台灣。

高溫熱浪已是趨勢 須提早防範

7月開始,台灣很多人都清楚感受到聖嬰現象加上全球暖化的熱浪威力;賈新興表示,以氣象站測得的氣溫,台北社子島7月8日已測得攝氏38度的高溫,玉里也已出現攝氏39.1的高溫。賈新興提醒,高溫熱浪除了讓人有曬傷及熱中暑的危險之外,更要提防的是紫外線。他建議民眾外出時,要盡量避免直接在陽光下曝曬,特別是不要在雙腳沒有穿鞋襪包覆的情況下,直接踏在水泥地及沙灘上,那很容易因為水泥及沙的介質的比熱較低,溫度容易急遽升高而產生熱傷害。

那麼要怎麼樣避免熱傷害,在酷暑熱浪中達到降溫的效果,汪中和提供了以下生活日常的小建議:

一、保持涼爽:外出時,穿著輕便、淺色、寬鬆以及透氣材質的衣褲,且盡可能待在涼爽、通風的地方。舉例來說,走在都市馬路間的行道樹林蔭大道,就可以比走在水泥柏油路上,體感溫度降1-2度。若非必要,長輩及孩童避免在早上10 點到下午2點外出。若一定要外出,建議塗抹防曬乳,帶寬邊帽及太陽眼鏡。

二、補充水分:炎夏要隨時補充水分,不必等到口渴及流汗才補充飲水。即便是在戶外戲水的場所遊玩,也需注意隨時補充水分。每天建議可以喝到2000 CC,常溫水會比冰水解渴,含酒精及糖分的飲料,反而讓身體的水分流失得更快。

三、提高警覺:當出現皮膚發紅、疲倦以及活動力減退的情形時,就有可能是熱傷害,必須趕快離開高溫環境,到隱蔽及通風的環境鬆開衣服及用水擦拭身體,並且飲用加入少許鹽分的冷開水及電解質飲料。

相關新聞:熱浪襲捲 如何預防熱傷害安頓身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